第十七章第2节 欧姆定律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七章第2节 欧姆定律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复习回顾
电阻 R 5Ω
电压 U/V 1.0 1.5 2.0 2.5
电流 I/A 0.2 0.3 0.4 0.5
电压U 2 V
电阻R/Ω 2 4 5 8
电流I/A 1 0.5 0.4 0.25
表格一
表格二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_不变,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如表_____为某次实验数据,结论是____________。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_不变,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如表_____为某次实验数据,结论是____________。
第二节
欧姆定律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2.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
学习目标
欧姆定律
自学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欧姆定律的公式是什么?
3、公式中每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分别是什么?
欧姆定律的应用
1.根据欧姆定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越大
D
2.如图所示为A、B 两个导体的I-U 图线,由图线可知(  )
A.RA>RB B.RAC.RA=RB D.无法确定
B
O
I
U
A
B
3. 甲、乙分别接入电压比是2∶1的电路中,已知它们的电阻比是2∶3,则通过它们的电流比是 (   )
A.1∶1  B.2∶1  C.4∶3  D.3∶1
D
4.某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的电流为0.5 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若要使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为1 A,电阻两端所加的电压应为________V;若该电阻两端电压为0,其阻值是________Ω。
6
6
6
5.李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接到电压为2 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 A
C.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 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A,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V,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
U2=20 V
R=?
I2=?
I1=0.5 A
R
U1=5 V
解:
I2=  =   = 2 A
U2
R
20 V
10 Ω
R=  =    = 10 Ω
U
I
5 V
0.5 A
例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2Ω,将它与R2串联后接到8V的电源上,已知R2两端的电压是2V。请求出R2的阻值和电路的总电阻。
R1
R2
分析:
R1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总电流I;
R2的阻值;
串联电路总电阻R。
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
理解 :电阻串联的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______,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______。
R=R1+R2
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
推导: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R1
R2
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
U=U1=U2
I=I1+I2
理解 :电阻并联的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_______.
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
1.一只10 Ω的电阻与一只 0.1 Ω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 )
A.等于1 Ω B.小于0.1 Ω
C.等于10.1 Ω D.大于0.1 Ω小于10 Ω
跟踪训练
2.如下图有四组不同的电阻,已知R1D
3. 两只定值电阻, 甲标有“10Ω 1A”, 乙标有“15Ω 0. 6A”, 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 总电阻是____Ω;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A; 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V。
3. 两只定值电阻, 甲标有“10Ω 1A”, 乙标有“15Ω 0. 6A”, 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 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V;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A;总电阻是____Ω 。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例 一只标有“8 V 0.4 A”的小灯泡,接在电源电压为12 V的电路中,为使其正常发光,应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一个_______Ω的电阻.
R1
R2
串联电路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例 电阻R1、R2阻值相等,连接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阻R1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___,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___.
并联分流
R1
R2
1. 有两个电阻,R1=3Ω, R2=9Ω,把它们串联后接到电路中,它们的总电阻是_____,通过它们的电流比I1:I2 =_____,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 :U2 =_____。
2.有两个电阻R1=2Ω,R2=3Ω,若把它们并联接在电路中,总电阻是___Ω,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U1:U2= 。R1和R2中的电流之比I1:I2= 。
跟踪训练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公式变形
内容
表达式
公式含义
串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
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
课堂小结
1.关于欧姆定律公式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它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
B.根据公式变形可得R=U/I可见导体电阻大小与通过它的电流和它两端电压有关
C.导体电阻的大小等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其电阻越大
c
训练反馈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军分别画出了电阻R1和R2的I﹣U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1与R2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们的电阻也为0
B.用不同的电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C.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D.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1:2
D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L1、L2是小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
A.L2两端的电压为1.5V
B.L1两端的电压为1.5V
C.L1与L2的灯丝电阻之比为2:1
D.通过 L1与L2的电流之比为1:2
B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  )
A.灯泡L变暗,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变小
B.灯泡L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变小
C.灯泡L亮暗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变小
D.灯泡L亮暗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不变
V
S
A
L
P
C
5.如图所示,是某探究小组测量电阻时所得到的两个定值电阻A和B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图像,则A的电阻值为_____Ω;若将A和B并联接入到电压为15V的电源两端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_____A。
6
4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U1;接着只断开开关S2,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若已知U1:U2=5:3,则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  )
A.1:2 B.2:3 C.3:2 D.5:3
C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S2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4:1;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若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为(  )
A.4:3 B.3:2 C.3:4 D.3:1
C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电流表A的示数为1A,若将R2与R3互换位置后,发现三表示数均不变,则电源电压为______V,电阻R2的阻值是_____Ω。
7 3
9.电阻R1与R2的I﹣U图象如图所示。当R2上的电压为1.5V时,R2的阻值是_____Ω;若将它们并联连接到电压为2.5V的电源上,则干路的电流是 
_____ A。
10
0.7
10.图甲是一种测力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横梁OA上下表面各贴一张完全一样的应变电阻片R1和R2,串联在有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图乙)。在A端施加向下的力F,横梁向下弯曲,R1被拉伸,R2被压缩,根据它们两端电压的差值即可测量力F的大小。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R1和R2的电流相等
B.R2的电阻减小
C.R1两端的电压小于R2两端的电压
D.R1和R2两端电压的差值越大,A端受到的压力越大
C
11.把一根电阻为24Ω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变成一个圆环,并以如图所示的方式接入电路,则该圆环在电路中的阻值为(  )
A.10Ω B.20Ω C.6Ω D.4.5Ω
D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40Ω,R2=R3=20Ω,当Sl、S2都断开,电流表示数是0.2A,求:
(1)电源电压。
(2)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