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SJ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结合具体实例,培养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能灵活确定解题思路。
列表整理和分析数量关系。
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水库
水库是我国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
在防洪区上游河道适当位置兴建能调蓄洪水的综合利用水库,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当水量容量超出或下游需求的时候,开始放水。泄洪时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泄洪预警机制,应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渠道广而告之,告诉相关民众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醒及时撤离。
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任务,在
年内不同时期和各种水文情况下,需
控制达到或允许消落到的各种库水位。
《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规定:水库
特征水位主要有正常蓄水位、死水位、防洪限
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
水位从175cm降到了170cm,水位下降了多少?
175 - 170=5(cm)
水位下降了5cm。
归一问题中数量的变化规律
阅读与理解
一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水库管理员每2个小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情况,下面是他的观测记录。
时 间 9:00 11:00 13:00 15: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12 24 36
48
从表中得到信息:
每次观察的时间都间隔2小时,每次下降12厘米。
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阅读与理解
水位下降的速度是多少?
速度:
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计算出每小时下降的水位
时 间 9:00 11:00 13:00 15: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12 24 36
48
不变
阅读与理解
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2小时 12厘米
120厘米
12÷2=6(厘米)
120÷6=20(小时)
答:一共要放水20小时。
还可以怎么算?
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阅读与理解
求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可以先算还需要监测多少次,也就是120厘米里有多少个12厘米,也就有多少个2小时。
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120厘米
20小时
120÷12=10(次)
10 × 2 =20(小时)
答:一共要放水20小时。
2小时 12厘米
120厘米
20小时
检验
检验:
20÷2=10(次)
12×10=120(厘米)
时 间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1:00 3: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120
验证:根据表中数据的排列规律,继续列表排一排。
阅读与理解
如果求经过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应该怎样解答?
每小时下降的厘米数不变
12÷2=6(次)
6×12=72(厘米)
答:经过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72厘米。
回顾与反思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每小时下降的厘米数相同,可以先求出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1.计算并检验。
750÷3=250(mL) 
250×7=1750(mL)
检验:1750÷7=250(mL)
250×3=750(mL)
2. 气象小组同学记录气温的变化情况,早上8时开始记录,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第6次记录的时刻是(    )。(将表格补充完整,用24时记时法表示)
18:00
次数 1 2 3 4 5 6
时刻 8:00
18:00
10:00
12:00
16:00
14:00
3.观察下图,小军用去多少元?小丽能买多少本?(先利用下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小 明 本 元
小 军 本 元
小 丽 本 元
3
5
18
42
18 ÷3=6(元)
5 ×6=30(元)
答:小军用去30元。
18 ÷3=6(元)
42 ÷ 6=7(本)
答:小丽能买7本。
7
30
4. 一个自动生产线每3分钟自动记录一次生产产品的总数量,下面是12分钟生产产品情况的记录。
照这样计算,45分钟生产多少个?生产540个需要多少分钟?
时间/分 3 6 9 12
产品数量/个 54 108 162 216
54÷3=18(个) 18×45=810(个)
540÷18=30(分钟)
答:45分钟生产810个,生产540个需要30分钟。
5.赵明家今年共收获40筐玉米。他从中任意选取6筐,称得这6筐玉米的质量如下表:
按照这6筐玉米质量的平均数计算,赵明家今年一共收获玉米多少千克?
序号 1 2 3 4 5 6
质量/Kg 37 42 36 45 41 39
(37+42+36+45+41+39)÷6=40(千克)
40×40=1600(千克)
答:赵明家今年一共收获玉米1600千克。
6.甲、乙两人植树,甲每天植树20棵,他每工作3天后要连续休息2天;乙每天植树25棵,他每工作2天后要休息1天。他们同时开始工作,在40天中两人共植树多少棵?
甲:3+2=5(天) 40÷5=8(组) 8×3=24(天)
24×20=480(棵)
乙:2+1=3(天) 40÷3=13(组)……1(天)
13×2+1=27(天) 27×25=675(棵) 675+480=1155(棵)
答:在40天中两人共植树1155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1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问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多,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不够清楚的情况下,用列表的方式收集整理信息,并根据表格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问题中,常常会出现量的增减变化,但这些量在变化时,总有一个不变的数量,即第一步先算出来的那个“一份数”。这种“不变量”往往在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