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家版图知识竞赛网络答题试题(小学组40题)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____的东南部。A.亚欧大陆 B.欧洲大陆2.领土由领陆、__和领空三部分组成。A.领海 B.领水3.中国位于北半球,地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哪个_____大洋?A.印度洋 B.太平洋4.下列两条地理界线,哪条穿过了我国?_____A.北回归线 B.赤道5.台湾岛和海南岛,哪个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A.台湾岛 B.海南岛6.我国疆域东西跨度很大,相距约5200 千米,东西时差达 _____个小时。A.5 B.47.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哪个盆地位于青海省?_____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8.鸭绿江是我国与哪个邻国的界河?_____A.朝鲜 B.俄罗斯9.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我国的哪个省级行政区?_____A.广东省 B.浙江省10.长江和黄河,哪条是我国最长的河流?_____A.长江 B.黄河11.我国有四大海域,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哪片海域?_____A.东海 B.南海12.按照我国的行政区划管理,广西是我国的一个省还是一个自治区?_____A.省 B.自治区13.2018 年平昌冬季奥运会是在我国的哪一个邻国举行的?_____A.朝鲜 B.韩国1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哪个朝代 ?_____A.秦朝 B.西汉15.在世界地图或者其他分国地图上,台湾应该与中国大陆同色还是不同色表示 ?_____A.同色 B.不同色16.用地图表示海南省时,海南省全图的图幅范围是否必须包括南海诸岛 ?_____A.必须 B.不必17.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是位于南沙群岛中的______。A.黄岩岛 B.曾母暗沙18.首都北京位于哪个时区?_____A.东七区 B.东八区19.山西省因哪座山而得名?_____A.太行山 B.恒山20.17世纪,民族英雄郑成功是从哪个殖民者的手中收复了宝岛台湾?_____A.荷兰 B.葡萄牙21.钓鱼岛是我国哪座岛屿的附属岛屿?_____A.台湾岛 B.澎湖列岛22.下列哪座城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_____A.北京 B.上海2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我国与尼泊尔的交界处,其海拔为_____。A.8848.48米 B.8844.43米24.著名的殷墟遗址位于我国的哪座城市?_____A.安阳市 B.商丘市25.下列两处景观,哪处景观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_____A.莫高窟 B.秦始皇兵马俑26.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陵”指的是今天的哪里?_____A.重庆 B.荆州27.地名“六安”中“六”的正确读音是_____ 。A.Liù B.Lù28.胡焕庸线是我国的_ __。A.人口密度对比线 B.气温分界线29.在哪个朝代 ,西藏纳入中国的版图?_____A.唐朝 B.元朝30.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____。A.吐鲁番盆地 B.四川盆地31.成语“秦晋之好”中的“秦”和“晋”分别是哪两个省的简称?_____A.陕西省和山西省 B.甘肃省和山西省32.根据《地图管理条例》,国家实行地图____制度。A.审核 B.登记33.吉林省的省会是____。A.吉林市 B.长春市34.下列哪座城市 B 有“六朝古都”的说法?A.洛阳市 B.南京市35.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哪座城市的跨海大桥?_____A.海口 B.珠海36.下列两个民族中,举行泼水节的是__ __。A.傣族 B.水族37.2018年1月,“良渚古城遗址”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程序。该遗址位于我国的哪个省?_____A.浙江省 B.江苏省38.“天天乐道,津津有味”是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的旅游宣传语?_____A.天津市 B.河北省39.下列山脉中,是江西省和福建省界山的是____。A.罗霄山脉 B.武夷山脉40.三沙市隶属于我国的哪个省?_____A.广东省 B.海南省国家版图知识竞赛网络答题试题(小学组40题)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_A_的东南部。A.亚欧大陆 B.欧洲大陆2.领土由领陆、_B_和领空三部分组成。A.领海 B.领水3.中国位于北半球,地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哪个 B 大洋?A.印度洋 B.太平洋4.下列两条地理界线,哪条 A 穿过了我国?A.北回归线 B.赤道5.台湾岛和海南岛,哪个 A 是我国最大的岛屿?A.台湾岛 B.海南岛6.我国疆域东西跨度很大,相距约5200 千米,东西时差达 B 个小时。A.5 B.47.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哪个 A 盆地位于青海省?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8.鸭绿江是我国与哪个 A 邻国的界河?A.朝鲜 B.俄罗斯9.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我国的哪个 B 省级行政区?A.广东省 B.浙江省10.长江和黄河,哪条 A 是我国最长的河流?A.长江 B.黄河11.我国有四大海域,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哪片 B 海域?A.东海 B.南海12.按照我国的行政区划管理,广西是我国的一个省还是一个自治区 B ?A.省 B.自治区13.2018 年平昌冬季奥运会是在我国的哪一个邻国 B 举行的?A.朝鲜 B.韩国1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哪个朝代 A ?A.秦朝 B.西汉15.在世界地图或者其他分国地图上,台湾应该与中国大陆同色还是不同色表示 A ?A.同色 B.不同色16.用地图表示海南省时,海南省全图的图幅范围是否必须包括南海诸岛 A ?A.必须 B.不必17.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是位于南沙群岛中的_B_。A.黄岩岛 B.曾母暗沙18.首都北京位于哪个 B 时区?A.东七区 B.东八区19.山西省因哪座 A 山而得名?A.太行山 B.恒山20.17世纪,民族英雄郑成功是从哪个 A 殖民者的手中收复了宝岛台湾?A.荷兰 B.葡萄牙21.钓鱼岛是我国哪座 A 岛屿的附属岛屿?A.台湾岛 B.澎湖列岛22.下列哪座城市 B 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A.北京 B.上海2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我国与尼泊尔的交界处,其海拔为_B_。A.8848.48米 B.8844.43米24.著名的殷墟遗址位于我国的 A 哪座城市?A.安阳市 B.商丘市25.下列两处景观,哪处景观 B 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A.莫高窟 B.秦始皇兵马俑26.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陵”指的是今天的 B 哪里?A.重庆 B.荆州27.地名“六安”中“六”的正确读音是 B 。A.Liù B.Lù28.胡焕庸线是我国的_ A__。A.人口密度对比线 B.气温分界线29.在哪个朝代 B ,西藏纳入中国的版图?A.唐朝 B.元朝30.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__A__。A.吐鲁番盆地 B.四川盆地31.成语“秦晋之好”中的“秦”和“晋”分别是哪两个省的简称 A ?A.陕西省和山西省 B.甘肃省和山西省32.根据《地图管理条例》,国家实行地图__A__制度。A.审核 B.登记33.吉林省的省会是__B__。A.吉林市 B.长春市34.下列哪座城市 B 有“六朝古都”的说法?A.洛阳市 B.南京市35.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哪座城市 B 的跨海大桥?A.海口 B.珠海36.下列两个民族中,举行泼水节的是__A__。A.傣族 B.水族37.2018年1月,“良渚古城遗址”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程序。该遗址位于我国的 A 哪个省?A.浙江省 B.江苏省38.“天天乐道,津津有味”是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 的旅游宣传语?A.天津市 B.河北省39.下列山脉中,是江西省和福建省界山的是__B__。A.罗霄山脉 B.武夷山脉40.三沙市隶属于我国的哪个省 B ?A.广东省 B.海南省《国家版图知识读本》内容简介《国家版图知识读本》为“十三五”国家出版规划项目,入选教育部发布2020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由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编撰,是一本集科普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读本,内容经过来自外交、教育、海洋、历史、地理、地图等多领域专家的多次论证。该书将文字、地图、图表、图片有机结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国家版图、中国版图、地图上中国版图如何表达,以及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地图法规等内容。它的出版,将对普及国家版图知识、树立国家版图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知我国家版图、爱我国家版图的良好氛围起到重要作用。《国家版图知识读本》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国家版图、第二部分中国版图、第三部分地图知识、第四部分地图管理、第四部分地图管理、第六部分使用正确的地图和附录法规节选等。修订历史2017年4月26日下午,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专家对《国家版图知识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修订大纲进行论证,《读本》修订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外交、教育、海洋、历史、地理、地图等多个方面的专家,听取了《读本》编写组关于此次修订的背景介绍和修订说明,审阅了修订大纲并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组认为修订后的大纲定位准确、内容全面、体例规范、结构清晰,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同意大纲通过论证。《读本》是传播国家版图知识、弘扬爱国意识的普及性读物,编写组将本着内容上疏而不漏、知识点宜普不宜专、章节层次宜简不宜繁的原则,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大纲进行调整,尽快开展编写工作。《读本》自2012年出版发行以来,在向公众普及国家版图知识、提升公众的国家版图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深入全面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读本》内容的现势性,进一步增强可读性,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于2017年组织开展《读本》修订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国家版图知识读本》.docx 国家版图知识竞赛网络答题试题(小学组40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