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明晰两者间的关系。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活动重点:
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
活动难点:
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
课时安排:
3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引发思考:短片《幸福生活,权利保障》,(视频内容:学生在校学习、在校刊上发表作品、用医保卡就医、周末外出旅游等与公民基本权利相关的照片。)
(1)讨论:视频中,人们享受了哪些权利?
(2)思考:生活中,我们还享有哪些权利呢?
(3)完成P32活动园,思考:宪法为什么对人的权利做这些规定。
2.过渡:这些都是宪法中规定公民应该享受到的基本权利,正因为此,我们的生活才能有保障,人们才可以安心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宪法就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活动二:初识基本权利
1.小组活动: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呢?出示宪法目录,了解宪法基本内容,带领学生重点查看宪法第二章。
A小组共同阅读宪法第二章。
B讨论: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C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
2.全班交流:
公民基本权利包括:(1)平等权、(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旅游、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监督权、(7)社会经济权利、(8)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9)妇女保护权、(10)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1)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3.根据汇报,梳理基本权利,互相补充,分类出示:
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 财产权、劳动权、劳动休息权、物质帮助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其他权利 平等权、宗教自由权利、妇女保护权、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4.刨根问底:自读P33知识窗,再结合表格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5.教师小结:随着法律的逐步完善,我们方方面面的权利都得到了保障。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活动三:我们能辨析
1.初试身手: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为落实宪法规定的每一项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你能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吗?出示书本P33内容。
2.新闻链接,小组辨析:法律保障了我们的公民权利。我们要学法、知法,会用法去辨析身边的人和事。
(1)依法强拆钉子户(城市改造拆迁,某某拒不拆迁)
(2)居民区跳广场舞(小区大妈跳广场舞,音乐太大,其他居民不堪其扰)
(3)装修噪音扰民(装修噪音扰邻,不听劝,认为装修自己家与他人无关)
小组辨析讨论:
A讨论:新闻当事人这样行使权利是否合法?
B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
国家利益
集 社
体 公民权利 会
利 利
益 益
他人利益
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
活动四:活动总结,拓展应用
1.活动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都应享有这些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行使权利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自由。
2.拓展应用:A.回家向父母介绍公民基本权利;B.小组为单位根据日常生活中或自己亲身经历的、听到或看到的侵权或被侵权案例,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
板书设计:
国家利益
集 社
体 公民权利 会
利 利
益 益
他人利益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认识公民的基本义务,能够履行自己的义务。
2.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观点,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学会依法履行义务。
3.具有依法行使、维护权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够自觉履行基本义务。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知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
活动难点:
懂得履行基本义务的重要性,做到自觉履行义务。
课时安排:
3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识基本义务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而权利和义务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双胞胎兄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发问: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要履行哪些义务?
2.出示宪法,布置任务:布置同桌合作梳理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相机给义务分类:对国家的义务、对社会的义务和对家庭的义务。
3.练习加固:PPT 出示选择题,厘清道德要求和基本义务,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法定义务。
这些项目中哪些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哪些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呢?
A 基本义务 B 道德要求
(1)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 )
(2)接受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 )
(3)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
(4)赡养父母,孝敬老人。( )
(5)主动为灾区义务献血。( )
(6)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 )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生活中我们的这些行为对应着哪些义务呢?出示P35 活动园。
4.教师小结:我们应当履行基本义务。我们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活动二:感悟基本义务
(一)阅读思考:
1.阅读P36故事,思考:
(1)怎么看待饭店工作人员和孙园爸爸的做法?
(2)如果遇见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回答。
3.全班交流并思考:这些资金是从哪里来的?王某的事件我们什么警示?
(1)教师相机补充12366纳税服务热线。
(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纳税人。
(3)课件展示图片: A城市交通建设
B义务教育的投入
C神舟飞船的发射
D各种医疗保障
4.小结:城市的建设发展,国防事业的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治病医疗的保障,这些都离不开税收的支持。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关系你问他。
(二)新闻链接:
链接新闻: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判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某受贿、贪污、玩忽职守案,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小结: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还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果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活动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1.走进生活,引起思考:
A新闻链接:“快递员被逼下跪”
山东上饶一快递员上门送货,顾客发现箱子胶带裂开称少了一个芒果。随后快递员赔偿给顾客一整箱芒果,顾客收下芒果后先后投诉四次。快递公司扣除了该快递员2000元工资,并要求员工上门道歉。但顾客仍不依不饶,直到快递员跪地乞求。
B出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凑够一撮人就可以闯红灯过马路
发问:对这件事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学生思考讨论:这些人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他们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面对这样无理的恶意投诉不应以牺牲员工尊严换取顾客的“谅解”。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履行着;依据法律规定,法律义务是要求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追究。
3.案例分析:出示P37《陆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相机讨论:参军是大人们的事,我们学生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思考:照片中体现了陆飞爸爸享受了哪些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劳动权和劳动义务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结合《陆飞爸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思考: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神圣的职责,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其实当我们进入中学和大学接受的军训也是依法服兵役的一种形式。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存在的,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如果不承担义务严重时还要接受法律制裁,之前王某的事例就是个警示。
活动四:活动总结,拓展应用
1.活动总结: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的履行义务,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法治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2.拓展应用:向家长介绍公民基本义务;围绕“我的义务我履行”出一份小报。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1.知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明晰两者间的关系。
2.激发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3.具有依法行使、维护权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知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
活动难点:
知道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了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课时安排:
3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导入情境:A小朋友接种疫苗 B为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费 C 爷爷生病住院后可以凭医保卡报销医药费 D给市长信箱写信
发问:通过之前的学习,你知道这几幅图分别对应着哪些公民权利。
2.观察思考:再看看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
提问:除了这些权利,你知道我们还享有哪些权利吗?
小结:除了宪法规定的权利,我们还享有很多权利,这就是人权。
活动二: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措施
1.学生阅读:出示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其中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提倡保障人权,阅读P39—41内容,思考:我国为了保障人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完善立法;(2)依法执行;(3)国家各级机关采取措施保障人权;(4)努力为尊重和保障人权奠定物质基础。(5)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6)参加国际人权条约。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
3.情境在线:电动车违规载人,被交警拦下。交警先敬礼再指出违规行为最后罚款。发问:为什么要先敬礼和解释违规行为?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些行为都是对被执法者的尊重,也是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出示《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第六章。因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所以国家各级机关、部门都以此为指南。其他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实和执行都要保障人权。
4.出示情境:国家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为低保户提供保障性住房,生病住院有医疗保险等事例。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些保障措施都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基础。
5.事件回顾:叙利亚小难民逃亡途中淹死,尸体被冲在沙滩图片。思考:叙利亚小难民为什么会遭遇这些?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国家强大人权才能得到保障,国家被侵略,政府动荡人权就失去了保护伞。国破就会人亡。
6.出示公约,练习总结:出示部分国际公约,完成P41活动园。
结语: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说明了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为此,国家更是做出一系列的努力,发展经济为保障人权奠定物质基础,制定各项计划全方面保障人权。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强大且法制体系完善的国家我们的人权才得以保障。
活动三:简介世界人权日
我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为了增强人们的人权意识,全世界人民都在共同努力,为此还设立了一个节日,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出示资料,简介“世界人权日”的来历及目的。
活动四:活动总结,拓展应用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知识,希望大家树立宪法意识和观念,更好的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板书设计
情景导入
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措施
简介世界人权日
活动总结,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