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5.2 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核心 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体悟从不良行为发展为犯罪的事例,理解犯罪和不良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能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刑法、刑罚、犯罪的含义,认清犯罪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增强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明确应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重点 犯罪的特征
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犯罪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以下图片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思考、回答 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出关键词。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具体法律条文知识学习 2、知识小结: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作用: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内容:它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3、找不同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违反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同样的行为,为何最终的结果不一样? 4、法律知识小百科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5、知识小结: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6、案例分析 思考:贾某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说明他的行为违反了哪部法律?受到的是哪种处罚? 7、知识小结:刑罚的含义、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类别: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8、易错易混区分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案例分析一起看 (1)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2)陈某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3)陈某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材料分析: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3、法律知识小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想一想:为了改正不良行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吗? 5、知识小结: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更应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交流、分享 分析、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从法律条文中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感受刑法的作用、内容。 对比同一行为的不同结果,对比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不同,总结得出犯罪的特征。 从社会热点事件出发,引导学生能对各种刑罚进行认识、区分各种刑罚。 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是会如何演变成违法犯罪行为,明确犯罪的严重后果,遵纪守法。
课堂 小结 梳理 讲述 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