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2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1.知道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2.了解法治中国建设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二)法治观念
1.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
2.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责任意识
1.知道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中学生也不例外。
2.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复习4.1夯实法治基础相关知识,并讲述: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需要我们厉行法治,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凝聚法治共识》吧!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 法治政府
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原则
(1)图片展示并相应思考:遇见这些问题,你会找哪些部门?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回忆八年级下册所学知识,思考政府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流程图引出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工作原则。
小结: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宗旨: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法治政府的含义、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思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是否要遵守法律法规?
小结:
法治政府的含义: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的政府。
依法行政: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展示县人民政府首页截图,分别思考:政务公开保障了公民什么权利?为什么要公众参与?
小结:①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探究二 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的含义、地位
思考: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什么意思?
总结: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厉行法治
小结:
含义: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地位: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如何厉行法治
学生阅读53-55页,思考全体社会成员应如何厉行法治?
小结:国家: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6字方针)
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思考全体社会成员只需要遵守法律这句话是对还是错?
小结:①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