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课件-中职历史-高教版可爱/纯真/童年/烂漫Contents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形成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PART 1中华文明的起源03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发现于浙江余杭县良渚镇,以玉器、陶器为特点01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彩陶为特点02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以黑陶为特点07春秋战国文化:距今约2500-2200年,发现于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等地,以青铜器、竹简、帛书为特点05殷墟文化:距今约3300-3000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市殷墟,以甲骨文、青铜器为特点06西周文化:距今约3000-2500年,发现于陕西周原遗址,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点04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3500年,发现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以青铜器、宫殿遗址为特点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采集、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群居生活,原始宗教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出现农业、畜牧业,开始定居生活,出现原始文字,社会组织开始形成。青铜时代:以青铜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农业、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出现阶级分化,国家开始形成。铁器时代:以铁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农业、畜牧业高度发展,国家制度完善,文化繁荣。原始社会的分期与特点01020304原始农业的出现:约公元前10000年,中国开始出现原始农业,种植粟、黍等农作物。农业技术的进步:约公元前6000年,中国出现了犁耕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社会的形成:约公元前5000年,中国出现了定居的农业社会,形成了早期的城市和国家。早期农业文明的影响: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基础,也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原始农业:中华文明的基础,起源于黄河流域原始宗教: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体系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等,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历史原始艺术: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和技艺水平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PART 2早期国家的形成夏朝的建立与发展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国家,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商朝的文化成就包括天文、历法、医学、音乐、舞蹈等方面,如《周易》、《尚书》等经典著作。商朝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同时也信仰自然神和鬼神,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商朝的青铜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商朝的繁荣与文化成就01020304分封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国的职责:保卫周王室,缴纳贡赋,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国家治理:通过分封制度,实现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治理西周的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度为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与国家治理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战争频繁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涌现政治变革:各国变法,加强中央集权科技进步:天文、医学、数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历史影响:为秦汉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社会变革:铁器牛耕,封建制度确立军事变革:兵家兴起,战争艺术发展外交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PART 3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长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三公九卿制经济: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丝绸之路开通,对外贸易繁荣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经学盛行,文学艺术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作品和历史人物科技: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成果,如造纸术、地动仪等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01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02文化繁荣:唐诗、唐宋八大家、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03开放交流: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交流频繁,吸收外来文化04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朝: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元朝: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多元0102明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交流频繁0304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PART 4早期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夏商周三代: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佛教传入,中华文化吸收了新的元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演变汉字的创造: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01道家思想的形成:老子、庄子等道家代表人物提出了道、德、无为、自然等哲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3科技与艺术的发展:古代中华文化在科技、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05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2法家思想的形成:韩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提出了法治、权术、势等政治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4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古代中华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6古代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佛教传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0102儒家思想传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日本、韩国等03科技交流: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等,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04古代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PART 5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文明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明在现代世界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01020304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中华文明增强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价值观与道德观:中华文明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仁、义、礼、智、信等,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与其他文明交流融合,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经验。中华文明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传承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文化创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灵感,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0102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03促进社会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04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可爱/纯真/童年/烂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