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练习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共45分)1.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小吉和父母参观了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他们来到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他们又去了植物园……小吉和父母在( )A.体会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努力成为收藏家C.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D.远离学校和老师2.昭通市某中学八年级(3)班学生自发组织探究小组,利用暑假时间打卡博物馆、科技馆或跟随父母体验一天的工作……对该班的探究活动,认识正确的是( )A.在多彩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 B.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C.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得不偿失 D.该班同学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3.四川资阳小学生钟一瑁捡到价值16万元的黄金首饰后马上报警归还,当地企业送上助学大礼包,包含到高中毕业每年6000元的助学金。钟一瑁同学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拾金不昧就能获得回报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止于至善③学会欣赏他人 ④在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宜宾市正在推进五育融合,各学校积极落实。劳动课上,同学们种植蔬菜瓜果感受农作的乐趣;泥塑课程上,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美;体育课上,同学们挥洒汗水感受运动的畅快……这样做能让学生( )①锤炼品格,培养创新思维②培养劳动观念,养成亲社会行为③迅速成才,为祖国建功立业④提升审美品味,陶冶高尚情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A.避免上网课,线上学习分散精力 B.网络是把双刃剑,合理利用网络C.支持偶尔游戏,提高线上学习效率 D.在实践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6.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我们应该( )①增强自己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②屏蔽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各种信息③网络具有虚拟性,不用遵守法律 ④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坐公交车”“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A.社会规则决定社会秩序的内容 B.规则是公民行动的唯一准绳C.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8.歌德曾说过:“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受到他是受到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的名言说明了( )①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③规则是对自由和权利的限制和束缚 ④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2年12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国务院规定除福利院、中小学等一些特殊场所外,公共场所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查验健康码,从13日开始,“通信行程卡”服务以及相关查询渠道均同步下线。此举( )意味着我国新冠疫情影响已经全部消除B.旨在停止疫情管控,全面恢复社会秩序说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与时俱进D.有利于防范疫情风险,保护群众生命安全10.尊重是相互的。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敬人者,人恒敬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胜不骄,败不馁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合理的是( )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②“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2.初中三年,小军同学多次被评选为校园“勤学之星”和“诚信之星”。下列可能是他评选时的颁奖词的是( )①“言必信,行必果。”——他踏踏实实做人,诚诚恳恳做事②“居处恭,执事敬。”——他对人态度谦恭,举止端庄文明③“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始终追求上进,严格要求自己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13.李某为了逃避交通违章抓拍,故意遮挡汽车牌照,结果被交警当场抓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李某受到罚款200元、驾驶证记扣9分的处罚。李某的行为( )①没有遵守社会规则 ②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④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下列认识与判断正确的是( )案例1:小成的爸爸开车到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案例2:金某是寿山石商人,其朋友丁某将自己的一块价值50余万元的寿山石交 给金某代为保管。一天,金某与丁某发生纠纷,金某赌气带走了保险柜内代丁某保管的寿山石。丁某在多次向金某索要未果的情况下,以侵占罪为由到法院叶金某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金某的行为构成侵犯罪,依照刑法规定,判处其三年 有期徒刑。①小成爸爸的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应承担民事责任②小成爸爸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应承担行政责任③金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应承担行政责任④金某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应承担刑事责任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5.2023年5月11日,临沂教育发布“致全市广大师生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为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师生交通安全,请配合做好几点。那么,以下几点做法正确的是( )①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公益活动,宣传文明出行理念②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三轮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③认真学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积极维护交通秩序④青年、少年驾乘非法改装的电动摩托车,非法竞速、追逐飙车、炫技驾驶必须受刑罚处罚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简答题(共3大题,共55分)16.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微公益”作为公民社会责任感新的体现方式,越来越引发大家关注,越来越多的草根平民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更好地亲近社会、服务社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来接孩子的家长和车辆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材料二 有关专家认为,让人们做到严守规则,不仅需要自我约束,还需要强化外在约束,要倡导形成“遵守规则光荣,不守规则可耻”的社会氛围,加强规则常识的宣传,让不守规则者受到必要的处罚。(1)结合材料一,说说社会秩序的意义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日,珲春市人民检察院受理并依法起诉了延边州首起高空抛物案件。被告人王某、赵某从6层楼高的房屋向外侧高空抛掷木板、衣柜等拆卸物至楼下人行道。经珲春市人民法院审判,依法认定两名被告人构成高空抛物罪,并对二人分别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和拘役四个月、缓刑五个月,均并处罚金的刑罚。(1)试分析王某、赵某做出此行为的主观原因是什么?(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高空抛物”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该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1.C2.A3.B4.C5.B6.B7.D8.B9.C10.A11.D12.C13.A14.C15.C16.①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②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③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7.(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8.(1)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2)犯罪;刑法。(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決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