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节 力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1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三要素,力的特征,力的表示 (3)理解力是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4)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5)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思政育人目标: 从力的特征中,体会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三要素和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考勤(2 min)→新课预热(4 min)→问题导入(4min)→传授新知(20 min)→强化练习(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 请大家扫码观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视频,并预习力的有关知识。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通过课前的预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 (4 min) 【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内容、考核标准等 【学生】聆听、互动 【教师】讲一些力的例子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力”的存在。例如,骑自行车上坡时要“用力”;拔河比赛时也要“用力”。 【学生】聆听、理解 通过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要求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你在初中和高中学习过力吗?有关力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 (20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讲解力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 力的概念 【教师】讲解人推车,人拉弹簧,人打篮球,磁力,万有引力的力的作用过程并讲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聆听、理解 知识点 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举例讲解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学生】聆听、理解、记录 知识点 力的三要素 【教师】提出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一)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常用符号F来表示“力”这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门上的同一点分别用方向相同、大小不等的力推门,力越大,门开得越快。在将一个硬弹簧向外拉时,必须用大力拉才能拉动。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二)力的方向 力的方向是指外界施加到物体上的力的朝向。力的方向不同,施加力后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左端固定在墙上的弹簧,用力向右拉,弹簧被拉长;用力向左推,弹簧被压缩。又如,用扳手拧螺钉,沿逆时针用力拧,螺钉被拧松;沿顺时针用力拧,螺钉被拧紧。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三)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是指外界施加到物体上的力的位置。力的作用点不同,施加力后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分别用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力推门时,如果在门把手附近推门,门很容易被推开;如果在越靠近门轴的地方推门,门越不容易被推开。又如,用扳手拧螺钉时,手持部位离螺钉越近越费力,离螺钉越远越省力。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学生】聆听、理解、记录 【课堂互动】 【教师】提出任务: 先在门上的同一点分别用方向相同、大小不等的力推门,然后在门上的同一点分别用方向不同、大小相等的力推门,最后在门上的不同点分别用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力推门,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开门和关门的快慢、容易程度、门能否被推开或关上),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按照要求推门,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并分享感受 知识点 力的特性 【教师】提出力的特性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如图1-1所示,人推车时,是人对车施加了推力;弹簧被拉开,是人对弹簧施加了拉力;篮球在地板上弹起,是手对篮球施加了向下的压力。 (2)力总是成对出现。例如,用手提水桶时,水桶被提起是因为受到了手竖直向上的拉力,手也能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用手拍桌子,桌子表面会发生轻微形变,是因为受到了手的压力,手也会感到疼,是因为受到了桌子的反弹力。 (3)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和作用点。每一个力总是沿一定方向作用于物体,并且力的作用效果还跟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有关。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力的图示 【教师】讲解力的图示 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线段叫作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 【学生】聆听、练习 【教师】讲解力的图示的步骤 (1)选定标度,即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多少牛的力。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加上刻度。 (3)在线段的一端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学生】聆听、理解、整理笔记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三要素、特性、力的图示强化练习 (10 min) 【教师】通过APP发送强化练习题,并随机邀请学生进行板演 根据图示,说明力的三要素。 【学生】对比自己的答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强化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让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力的概念、三要素、特性和图示方法等知识,重点是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力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习题1-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 本次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通过第一节课的介绍,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基础的印象,了解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本课程的定位和作用,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