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功和能(课件)(共30张PPT) 中职《物理(基础模块)》同步教学(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功和能(课件)(共30张PPT) 中职《物理(基础模块)》同步教学(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1 功与功率
2.2 动能定理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章 功和能
2.1
功与功率
2.1.1 功
1.功的概念
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推汽车,汽车没有被推动,没有发生位移,人就没有做功
提水桶前进,力的方向上没有位移,人没有做功
问: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来,他是否做了功?举起来后举着杠铃不动,此时是否做了功?
2.1
功与功率
2.1.1 功
2.功的计算
F:力的大小 s:位移 W:F对物体做的功
功是标量,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
2.1
功与功率
当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时:
2.功的计算
2.1
功与功率
当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时:
2.功的计算
在物体发生位移s的过程中:
分力F2与位移垂直,物体在F2方向没有发生位移,分力F2所做的功为0;分力F1所做的功W等于F1s,而F1=Fcosα, 因此
2.1
功与功率
当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时:
2.功的计算
总结: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2.1
功与功率
3.正功和负功
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当 时, , ,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力对物体做正功。
当 时, ,W为正值,力对物体做正功。
当 时, ,W=0,力和位移方向垂直,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 时, ,W为负值,力对物体做负功。
当 时, , ,力和位移方向相反,力对物体做负功。
如果 中F是几个力的合力,那么式中的 是合力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间的夹角,W就是合力做的功,合力做的功等于各个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2.1
功与功率
3.正功和负功
例题1 物体重98 N,在与水平方向成37°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移动10 m。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拉力的大小为100 N,求:
① 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② 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
① 拉力F做的功为:
摩擦力Ff 的大小为
摩擦力做的功为
② 合力做的功为
2.1
功与功率
2.1.2 功率
1.功率的概念
定义: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作功率。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用P表示功率,则
功率是标量,单位:瓦特(瓦),用符号W表示。
常用千瓦作为功率的单位,写作kW, 。
2.1
功与功率
2.1.2 功率
2.功率的计算
把 代入功率的公式,可得到 ,而 ,
因此,
当功率一定时,速度和牵引力成反比,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
如果既要保证一定的速度又要有足够大的牵引力,就必须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2.1
功与功率
2.1.2 功率
2.功率的计算
例题2 已知列车的总质量是500 t,额定功率是600 kW,设列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均为车重的0.010倍。请问:
① 当列车以1 m/s、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机车实际输出的功率是多少?
② 列车的极限速度是多少?
解:
① 列车的牵引力为
因此,当列车以1 m/s,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机车实际输出的功率分别为
2.1
功与功率
2.1.2 功率
2.功率的计算
例题2 已知列车的总质量是500 t,额定功率是600 kW,设列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均为车重的0.010倍。请问:
① 当列车以1 m/s、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机车实际输出的功率是多少?
② 列车的极限速度是多少?
解:
② 由①得知列车的牵引力
则,
2.2
动能定理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明它具有能量,简称能。
河水推动水车
风推动风车
演示实验: 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 详见课本P44
2.2
动能定理
2.2.1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表示物体的动能,
则,
动能是标量,单位:焦(耳),符号为J。
2.2
动能定理
2.2.1 动能
例题3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质量为173 kg,轨道速度为7.2 km/s,则这颗卫星的动能是多少?
解:
根据动能的定义,卫星的动能是
2.2
动能定理
2.2.2 动能定理
如果有力对物体做了功,那么物体的动能如何变化呢?
如图,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是 ,在恒定的水平力F的作用下,产生了水平位移s,物体的末速度变为 。
恒力推物体运动
2.2
动能定理
2.2.2 动能定理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了功W,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
外力F所做的功为
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综上即可得到
即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个结论就叫作动能定理。
2.2
动能定理
2.2.2 动能定理
例题4 质量为3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大小为9 N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物体向前运动8 m后撤去恒力F,请问物体还能滑出多远?(g取10 m/s2)
解:
在外力F作用下,对物体运动过程使用动能定理,假设在撤去F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位移 ,
则有:
撤去外力F后,对物体运动过程使用动能定理,假设物体还能向前滑出位移的大小为 ,则
2.2
动能定理
2.2.2 动能定理
例题4 质量为3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大小为9 N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物体向前运动8 m后撤去恒力F,请问物体还能滑出多远?(g取10 m/s2)
解:
二式相加,即可得到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3.1 势能
1.重力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通常用E来表示。
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势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定义:把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
演示实验: 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 详见课本P49-50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3.1 势能
1.重力势能
实验表明,物体所处的位置越高,质量越大,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则有:
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都写作J。
可以看出:物体距地面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反之,就越小。
若物体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用 表示物体在h高度的重力势能,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重力势能
例题5 某建筑工地使用的打桩机,在打桩的过程中需要将300 kg的重锤举到距地面20 m高的地方,那么重锤此时的重力势能是多少?下落到距地面15 m高时,其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落到地面之后,其重力势能是多少?
解:
在20 m高处重锤的重力势能为
下落到15 m高时,其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落到地面时,高度 为0,所以重力势能为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3.1 势能
2.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量叫作弹性势能。
演示实验: 探究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 详见课本P50-51
用力拉弹簧
物体发生单位形变量时所产生的弹力大小叫作劲度系数或弹性系数,用符号k表示。
弹性势能可以写作:
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在物体自由落体过程中:
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高度下降,其重力势能减少;
与此同时,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物体的动能增加。
说明,物体的重力势能→动能。
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
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做负功,其速度越来越小,其动能减小;
而它的高度增加,其重力势能增加,
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 观察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详见课本P51-52
小球摆动
结论: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发生互相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叫作机械能守恒定律。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
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地方下落到高度为h2的地方,速度从v1增加到v2,如左图所示。
物体下落
在此过程中,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其增加的动能,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可表示为: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机械能守恒定律
例题6 某人把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距离地面10 m高的地方斜向上抛出,小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5 m/s,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少?(g取10 m/s2)
解:
已知小球的质量m=1kg,初速度v1=5 m/s,高度h1=10 m,取地面为零势能面,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则

解得
(1)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间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
本 章 小 结
1.功与功率
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作功率,功率还等于力和物体运动速度的乘积,即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其大小为
本 章 小 结
2.动能定理
(2)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个结论就叫作动能定理,

(1)我们把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其大小为
本 章 小 结
3.机械能守恒定律
(2)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量叫作弹性势能,其大小为
(3)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发生互相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作机械能守恒定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