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学常识大全一、中国古代书籍、戏剧等的“绰号”1.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四大名著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4.四库全书 全称《钦定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5.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6.春秋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7.乐府双璧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北朝民歌《木兰诗》8.史学双璧 《史记》《资治通鉴》9.三史记 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 “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四史”。10.三吏 唐朝诗人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11.三别 唐代诗人杜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12.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两拍“指《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1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也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研人(也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14.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二、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点15.书法四体 正、草、隶、篆16.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17.山水阴阳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18.伯(孟)仲叔季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19.六义六义指 “风、雅、颂、赋、比、兴”,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风,指诗能讥刺上政,有讽刺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兴,起的意思,指诗歌有“感发志意”的作用。20.三元(三甲)三元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三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与十月十五,故“元”是农历十五的意思。三元又是解元(乡试)、会元(会试)、状元(殿试)的合称。21.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 弱冠:20岁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90岁 期颐:100岁三、中国古代诗人的“绰号”22.大李杜 李白、杜甫23.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24.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5.北宋文坛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26.北宋四大书法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们称为“苏黄米蔡”。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堪称精品。27.南宋诗坛四大家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28.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29.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30.建安七子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1.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其完整句是张鹏翮撰苏姓宗祠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32.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33.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35.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法国 巴乐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 葛朗台;英国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法国 莫里哀 《吝啬鬼》 阿巴贡;俄国 果戈里 《死魂灵》 泼留希金。四、中国文坛上的第一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 春秋》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 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郭沫若的《女神》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五、诗人称号诗仙(李太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 六、常见借代词语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膝下:幼年 华盖:运气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巾帼:妇女 丝竹:音乐须眉:男子 南冠:囚犯手足:兄弟 汗青:史册白丁、布衣:百姓 伉俪:夫妻 伛偻,黄发:老人 桑麻:农事提携,垂髫:小孩 三尺:法律婵娟、嫦娥:月亮 庙堂:朝廷社稷/轩辕:国家 七、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八、官职的任免升降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例如: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例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拜】授予官职。 例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例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 例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授给、授予官职。 例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例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例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例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例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免】罢免。 例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除。例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例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例如:擢为后将军。(《汉书· 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例如:山涛(人名) 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例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 例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例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 例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流放,放逐。 例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贬官、降职。 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徙】一般的官职调动。例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例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 例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 例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例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 例如:出为河间相。(《张衡传》)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 例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兼任。例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 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 例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 例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 例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 例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 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九、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教道教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等。十、、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33.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34.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5.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36. 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37.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38.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39. 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40. 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41. 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42. 明末清初: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