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摩擦力 说课课件(共16张PPT)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摩擦力 说课课件(共16张PPT)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摩擦力”说课
目录
教材分析
01
学情分析
02
教学方法
05
教学过程
06
教材目标
03
板书设计
07
教学重难点
04
1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初中的延伸和拓展
承前(运动与相互作用)
启后(受力和能量分析)
本章的重点
01
教材设计思路
滑动摩擦力
回忆并思考
定量的探究实验,得出关系,认识μ
静摩擦
认识静摩擦力
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02
2
学情分析
1、在初中已经知道摩擦力的基础知识;
2、已掌握重力、弹力;
一、学习情况
1、观察、分析能 力;
2、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3、力的图示。
二、掌握的技能
3
教学目标
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理解公式会计算大小
会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大小,了解最大静摩擦
物理观念
回忆初中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压力的关系,进而通过实验推理论证
通过拉动小车或拉动木板的多种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质疑创新思维
科学思维
定量探究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演示实验: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的变化
科学探究
通过定量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及危害实例,培养学以致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
4
教学重难点
难点
输入你的文
输入你的文字信息输入你的文字信息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信息输入你的文字信息
重点
滑动摩擦力及静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规律;
理解相对运动或趋势;
对正压力的理解
5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
“边学边实验”
+
启发、引导并辅助以演示实验
6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初中知识
通过擦黑板、冰壶运动、手擦桌子等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高中概念知识
提升: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定义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6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一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手擦桌子,感受阻碍的效果
将纸从手下抽出,分析手和纸的相对运动
抽出书下的纸,观察书的运动感受摩擦力的方向
体会相对运动
教师演示实验1,小车上的木块
引出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么?
图:教师演示实验1,小车上的木块
图:学生体验实验
6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二
回忆初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手用不同的力擦桌子→压力
手擦桌子、书本等→粗糙程度
高中提升:引导学生定量探究实验
探究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
控制变量法:
压力→加砝码;
粗糙程度→木板、毛巾、纸张等
F拉
Ff
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关系
FN
G
6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二
创新:引导学生改进实验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匀速?
木块不动,拉动木板
学生小组实验,记录数据,做出图像
分析论证: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Ff=μFN
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理解μ
图:改进实验
砝码不变 接触面 测力计示数
实验一 木板+木块
实验二 桌面+木块
实验三 毛巾+木块
接触面不变 砝码 个 测力计示数
实验一 0*50g
实验二 1*50g
实验三 2*50g
实验四 3*50g
实验五 4*50g
图:数据表格
o
Ff
F压
图:Ff-FN压图像
6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二
认识摩擦因数:
摩擦因数无单位:μ = Ff/FN
几种常见材料的摩擦因数
通过实验和公式总结: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相对运动
相互挤压:区分重力和压力,体会正压力:
木块置于木板上,手抬起木板的一角
不同力度擦黑板
接触面粗糙
图:了解材料的摩擦因数
6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三
引入静摩擦力:
体验静摩擦力:黑板擦压在黑板上不掉、推沙发推不动
引导学生从二力平衡入手分析静摩擦力的存在
体会相对静止
小实验:手拿着杯子运动
传送带匀速传递货物
判断静摩擦力方向
小实验:拉动毛刷
体会相对运动趋势:假设接触面光滑,即没有静摩擦力
图:体会相对静止
图:直观观察摩擦力的方向
6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三
体会静摩擦力的大小,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小实验:同桌配合→手握杯子侧壁,同桌往水杯里加水
生活实例:一个人推不动沙发,需要多人
实验探究: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加纸条做实验
教师演示借助传感器得出更精准的图像,进而分析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联系
0 < F滑动摩擦力 < F最大静摩擦力
7
板书设计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
2、产生条件:
(1)接触并挤压
(2)有相对运动
(3)接触面粗糙
3、方向:
4、大小: f=μN
二、静摩擦力
1、定义:
2、产生条件:
(1)接触并挤压
(2)有相对运动趋势
(3)接触面粗糙
3、方向:
谢谢各位老师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