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因而供人类生产、生活的用水极为丰富
B.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会导致水污染
C.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无益
D.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3.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用鼻孔凑到瓶口去闻试剂的气味
B. 实验后多余的液体,要倒回试剂瓶
C. 酒精灯的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米,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 块状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
4.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液面应高于滤纸
B. 为了节约火柴,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 量筒不可用来配制溶液
D. 用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放在左盘的纸上称量
6.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应用决定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用天然气做民用燃料 B. 用铜做金属导线
C. 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 D. 用水制氧气
7.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碳原子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水 B. 氯化钠 C. 铜 D. 氧气
9.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 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B. 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 表示的是原子,表示的是离子 D. 化学性质相同
10.硅元素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B.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D.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时,如果天平指针偏右,则需要( )
A. 添加砝码 B. 取下砝码 C. 减少称量物 D. 增加称量物
12.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此反应是化合反应
D. 试管、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1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4.下列有关水受热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 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
C. 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D. 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15.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小于毫升 B. 大于毫升 C. 等于毫升 D. 无法确定范围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1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17.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18.在生产或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井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洁净的空气
19.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易得电子 B. 易形成阳离子
C. 带负电荷 D. 化学性质稳定
20.如图所示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水分子,
表示氧分子,
表示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0分)
2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中,选择恰当仪器用其名称填空。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______ ;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______ ;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______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______ ;
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______ 。
22.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______ ,表示单质的是 ______ ,表示化合物的是 ______ 。
23.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可以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的步骤是 ______ 填序号,下同。
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______ 。
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 。
除去水中有颜色和气味的杂质,通常向水中加入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 作用,该变化属于 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 ______ 来区分,生活中常用 ______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如图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 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 。
指出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 ______ 除外。
写出过滤操作中的二低: ______ 、 ______ 。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一条即可。
小涛同学从趵突泉中取水样过滤,取澄清滤液大约,置于洁净的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慢慢蒸发,水分蒸干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许白色的固体残留,由此说明过滤后得到的水是 ______ 填“纯净物”、“混合物”之一,其原因是过滤后的水中含有 ______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______ 。
24.如图所示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表示:
图示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 ;
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的安静的燃烧,产生 ______ 色的火焰,若点燃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______ ;
氢气被认为是世纪最理想的能源,对于氢能,有这样一个说法:“谁先掌握了氢能,谁将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赢家”,请写出三条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5.如图中的、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它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______ 离子填“阴”或“阳”。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 。
和两种粒子的 ______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 ______ 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26.书写下列元素符号:
镁: ______ ;磷: ______ ;硫: ______ ;氯: ______ ;钾: ______ ;钙: ______ ;锰: ______ ;铁: ______ ;铜: ______ ;锌: ______ ;银: ______ ;钡: ______ ;氮: ______ 。
用化学符号表示:氢气: ______ ;氧气: ______ ;水: ______ ;二氧化碳: 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 ;个碳原子: ______ ;个钠离子: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森林树木燃烧时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铁杆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雨打花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虽然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但供人类生产生活用淡水并不富裕,故选项说法错误。
B、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会导致水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因此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无益,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水资源现状来分析;
B、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C、根据蒸馏水中只含水来分析;
D、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的相关知识,掌握水资源的现状、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水的天然循环等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不可用鼻孔凑到瓶口去闻试剂的气味,故A错误;
B.实验后多余的液体,要放到老师指定的地方,不要倒回试剂瓶,故B错误;
C.酒精灯的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C正确;
D.块状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取用物质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处理实验后剩余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药品的存放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量筒只能量度液体的体积,不可用来配制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用天然气做民用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B、用铜做金属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供给呼吸;
D、用水制氧气是利用了水的化学性质--电解时能生成氧气。
故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7.【答案】
【解析】解:、碳原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A错;
B、氧原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B错;
C、氧分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C错;
D、二氧化碳分子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8.【答案】
【解析】解:、水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的核内质子数为,为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分别是、、,表示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的核内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进而确定元素的种类.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判断.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由小格中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所以其质子数也是,故A说法正确;
B、由硅的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为“石”,则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第二位是硅,故C说法错误;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只不过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利用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来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知道元素周期表所体现的信息及含义。
11.【答案】
【解析】解: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右,说明砝码质量大于物体质量,应增加药品;
故选:.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右,说明砝码质量大于物体质量,应增加药品.
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若已知药品质量,则应该先加砝码后加药品;若要称取一定量的药品质量,则先加药品后加砝码,且砝码添加顺序是由大到小,在称量前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整个称量过程中不能再次调节平衡螺母.
12.【答案】
【解析】解:、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B错误;
C、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试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质量比为:,故D错误;
故选:。
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论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明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论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水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故A不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不正确。
C、微观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C不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答案】
【解析】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水在受热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增大,水分子没有变化,所以,、、D错误,B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征,了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是怎样变化的.
15.【答案】
【解析】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仰视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
故选:。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
16.【答案】
【解析】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故说法正确;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故说法正确;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故说法错误;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
【解析】解:,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B.,该反应符合“单换单”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故正确;
C.,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正确;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
【解析】解:、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井水中有可溶性杂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海水、井水、洁净的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19.【答案】
【解析】解:、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小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大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
【解析】解:、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常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故C说法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会发生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微粒的构成和微粒的变化分析有关的说法。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1.【答案】坩埚钳 烧杯 药匙 胶头滴管 量筒
【解析】解:镁条燃烧时,使用坩埚钳来夹持镁条;
烧杯底面积较大,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
药匙用于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量筒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故答案为:坩埚钳;烧杯;药匙;胶头滴管;量筒。
根据仪器的名称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仪器及一些基本的操作要求,是解答此类实验基础操作类问题的关键。
22.【答案】
【解析】解: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的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分子又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的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
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答案】 加速沉降 吸附 物理 肥皂水 煮沸 铁架台 漏斗 烧杯 玻璃棒 引流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混合物 可溶性杂质 蒸馏
【解析】解: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故答案为:;
加入漂白粉能杀死水中的细菌,故答案为:;
加入明矾能加速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沉降,故答案为:加速沉降;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吸附;物理;
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使用的是煮沸的方法,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
据图可以看出,是铁架台,是漏斗,是烧杯,故答案为:铁架台;漏斗;烧杯;
据图可以看出,过滤操作中还需要有玻璃棒,起到的是引流的作用,故答案为:玻璃棒;引流;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答案为: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操作中的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故答案为: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是因为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故答案为: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过滤后的水是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可溶性杂质,要得到纯水,还需要蒸馏,故答案为:混合物;可溶性杂质;蒸馏。
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以及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24.【答案】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淡蓝 验纯 热值高 产物不污染环境 原料丰富
【解析】解:图示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故答案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故答案为:。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的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若点燃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故答案为:淡蓝;验纯。
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原料丰富。
故答案为: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原料丰富。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的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若点燃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热值高、产物不污染环境、原料丰富。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 失去 阳 和 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
【解析】解: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其原子核外有个电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和;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失去;阳;
和;
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
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来分析;
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及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26.【答案】
【解析】解:元素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所以镁:;磷:;硫:;氯:;钾:;钙:;锰:;铁:;铜:;锌:;银:;钡:;氮:;
氢气是双原子分子,表示为:;
氧气是双原子分子,表示为氧气:;
水的化学式为:;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个碳原子表示为:;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个电荷时,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个钠离子表示为:。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