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上第一章《降落伞比赛》PPT(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物理八上第一章《降落伞比赛》PPT(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
我们发现跳伞运动员除了能在空中作出各种动作的同时,他们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也有长短的区别
针对这个现象,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跳伞
降落伞比赛
科学探究七环节的应用
1、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a. 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
b. 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
c. 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
d. 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
e. 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
多个因素
猜想中,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有很多
为此,在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比如:研究降落伞的面积这个因素时,我们只改变降落伞的面积,而保持其他所有因素不变。
3.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a. 选择器材、仪器:
(1)不同面积、不同伞绳长度
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
(2)刻度尺、皮卷尺
(3)停表(秒表)或手表
(4)天平或弹簧测力计
b. 操作步骤:根据控制变量法,多次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保持其他的因素不变。
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次数/n 降落伞伞绳长l/c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总质量/kg 降落伞滞留时间t/s
1
2
3
4
5
6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取两个形状、绳长、伞的总质量相同,面积不同的降落伞,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下落。
用秒表记下他们下落的时间t1和t2。
比较大小t1和t2的大小。
实验次数/n 降落伞伞绳长l/c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总质量/kg 降落伞滞留时间t/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1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1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实验次数/n 降落伞伞绳长l/c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总质量/kg 降落伞滞留时间t/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1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1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落伞滞留时间与伞的面积有关,伞的面积越大,滞留时间越长。
实验次数/n 降落伞伞绳长l/c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总质量/kg 降落伞滞留时间t/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1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1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落伞滞留时间与伞的总质量有关,伞的总质量越大,滞留时间越短。
实验次数/n 降落伞伞绳长l/c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总质量/kg 降落伞滞留时间t/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1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1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落伞滞留时间与伞的形状无关。
实验次数/n 降落伞伞绳长l/c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总质量/kg 降落伞滞留时间t/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1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1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落伞滞留时间与伞绳长无关。
实验次数/n 降落伞伞绳长l/c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S/m2 降落伞的高度h/m 降落伞总质量/kg 降落伞滞留时间t/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1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1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落伞滞留时间与伞的高度有关,伞的高度越高,滞留时间越长。
结论: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无关。
伞的面积
伞的总质量
伞的高度
伞的形状
伞绳的长度
6、评估 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看看是否存在不合理或者不科学的地方。
7、交流与合作 同学之间彼此交流,并把自己得出的结论和大家一起共享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七环节的是( )
A. 提出问题
B. 分析论证
C. 制作实验器材
D. 评估
C
规范使用仪器
(1)选择合适的仪器
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重要依据。若选择量程太小,不仅难以测量所测值,甚至可能会损坏仪器。如果所选量程太大,其相应的分度值一般也会较大,测量的误差也就大了。
选择方法:量程要______,分度值要_____。
(2)正确使用仪器
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调整指针到零刻度,这个过程叫调零。如不能调零,要记录初始读数,进行修正。


不规则面积的测量方法:
方格纸法
我们在测量时常常会遇到不规则图形,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把伞布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对不满一格而等于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算。总的格数乘以一个格的面积,就是伞布的面积。
1、数出n=100张纸 ;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2、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长度l = 2.00cm ;
1、找一支圆铅笔,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圈数,记下圈数n = 20 ;
如图所示,可以测得硬币的直径为2.50cm。注意估读位记0,表示正对整刻度。
1、棉线顺着路线摆放,标记好起点、终点; 2、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棉线起点到终点
的长度,记为L; 3、用刻度尺测出地图比例尺的长度,记为S,统
一S 与L的单位; 4、路线长度=L/S ×20km
1、在轮子上某点做一标记;
2、推轮子滚过待测量的马路,记下轮子滚过的圈数N;
3、则马路的长度S=L×N。
1.累积法: 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测量
2.平移法: 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测量
3.化曲为直:把曲线转化为直线来具体测量的方法
4.滚轮法:用轮子代替刻度尺,可以测量跑道的长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