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合理消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合理消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的第二课,本单元以培养消费者的基本素养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以及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成长为聪明的消费者。【学情分析】由于四年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和缺乏生活经验,易受外界影响,在购物时往往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他们有时会被商品的包装所吸引,有时会因为同伴买了某种商品而盲目攀比,有时受广告、动画片、流行读物等影响,很可能凭直觉提出购买要求而没有考虑实际需求。当今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家庭和学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中小学校园里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赶时髦等现象。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购物要求是否合理,学会自我克制。【教学目标】1. 懂得“想要”和“能要”的区别,能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购物要求。2.初步树立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3.学会克制自己不合理要求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辨明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学会正确做出购物选择。难点:初步树立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教学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式【教学资源】PPT【教学过程】课前5分钟德育教育:听故事,明事理。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大富翁,可谓腰缠万贯,可是给子女的零花钱却少得可怜。洛克菲勒共有五个子女,当他们七岁的时候,他就向他们灌输如何对待金钱的概念。他给每个孩子一个小账本,上面印有“7-8岁每周30美分;9-12岁每周1美元;12周岁以上每周3美元”的字样。他家的零花钱每周发放一次,洛克菲勒要求子女把每一笔支出都写在账本上,并对账本进行检查。对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减。家里给孩子们的零花钱很少,但可以通过做家务事再得报酬,贴补各自的零用。这使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从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今天已经繁盛了六代,这与他们自身的许多优秀品质分不开。1.不管是穷是富,让孩子自己去挣零花钱。2.给孩子钱要有节制。3.控制零用钱的用途。4.端正对孩子的爱。孩子们在这些家教的激励下学会了节制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了一个目标而自律,要为有价值的事情而奋斗。一、导入新课师: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超市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小到吃喝用度,大到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可谓应有尽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超市,一睹为快吧。(播放课件视频:逛超市)师:超市里、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有好吃的、好玩的......这么多的商品我们如何选择呢?那就走进今天的课堂去寻找答案吧。(板书:合理消费)二、讲授新课:那些我想要的东西师:同学们,逛完超市一定有购买的愿望吧?那就请制作你的购物《心愿卡》吧。活动一:说一说,你的心愿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预设:小明的心愿卡)活动二:猜一猜,你的心愿合理吗?(预设:小明的心愿卡)1、请猜想一下,心愿卡上的东西父母会不会同意我们购买,为什么?预设一:奋进组:炸鸡、汉堡、薯条这些都是高热量食品,吃了很容易发胖,影响身体健康,所以父母不会同意买。师:你们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很有说服力。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看法?生1:如果是过节或者过生日时偶尔也可以吃一次。生2: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我们健康不利的食品就不要吃,要有自控力。师:面对不健康食物的诱惑,我们需要意志力和毅力。正能量满满!预设二:朝阳组我认为儿童手表不是我们必需的,特别是名牌儿童手表,这是爱慕虚荣和攀比的行为,父母不会同意买的。生1:小学生不应该比吃喝穿戴,应该集中精力好好学习。生2:父母的收入都是他们辛苦劳动所得,我们应该懂得父母的辛苦。师:同学们真有见地!为你们点赞!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愿望,有很多“想要”的物品。但“想要”不等于“能要”。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学习和生活必需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合理的需求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合理的要求应建立在家庭能够承受的基础之上,因家庭而异,要量体裁衣。预设三:生活组:《现代汉语词典》是工具书,对于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我们需要买,父母会同意的。师:不可替代、确确实实需要的物品就是我们的必需品、应该支持购买!预设四:加油组:生1:我们可以用平板电脑学英语,但过多使用,对眼睛不好。生2:有的同学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玩游戏,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生3:网上的信息非常复杂,我们年龄小,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不适合单独拥有一个平板电脑。师:言之有理!电子产品有利有弊,关键在于使用的人怎么去用。是否要购买,要谨慎!观看视频,说一下感受和评价。2、读一读、辨一辨:你觉得小茜的父母会同意购买吗?为什么?预设:生1:不会,小茜已经有了一个新书包,再买一个不是浪费吗?生2:不会,这是爱慕虚荣的做法,这样做不对。师:你们说的真好,用金钱换取面子,盲目追逐名牌,既助长了虚荣心,又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是不可取得。3、演一演:(1)演一演课文中的情景剧。(2)想一想:剧中这些同学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样答复他?师:同学们的表演很到位,拒绝不合理要求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为你们点赞。活动三:改一改:再看看你的心愿卡,你觉得你的理由充足吗?有没有想改动的地方?为什么?(1)我想要改动的部分......生1:健康最重要。我打消了吃汉堡、炸鸡和薯条的念头。我要进行体育锻炼,多吃蔬菜和水果,请同学们监督我。生2:我放弃了买平板电脑的想法。我准备买一套少儿英语读物,这也能提高我的英语阅读能力。生3:我放弃买一辆新自行车的想法,家里那辆在我小时候买的自行车还能骑,而且我没到12岁,也不应该骑自行车上学。生4:攀比是不对的,浪费更不应该。昨天晚上,妈妈在网上查了同款书包有不少评价说它很不实用。所以,我彻底放弃了买那个名牌书包的想法。(2)我仍然坚持的心愿......生1:我坚持买《现代汉语词典》,这对我学习语文非常有帮助。生2:我坚持上美术特长班的愿望,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能够承受,爸爸妈妈很支持,我对美术也很感兴趣。生3:我坚持每周要二十元零花钱的愿望。除了买食物,我把没有花掉的钱都存起来,为自己购买学习用品或课外书。师:希望大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能坚持下去!(3)想一想,写一写:让我们把各种理由进行归类。想一想,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要求:①生活必需品;②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③有助于帮助学习;④绿色环保消费品;⑤考虑家庭经济条件;⑥尊重父母的意见......不合理的要求:①价格过于昂贵;②增加家庭经济负担;③有害身体健康;④出于攀比心理;⑤贪便宜;⑥“三无”产品......(4)学习“小贴士”。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做到:①.体贴父母,想想父母的辛苦和难处,不提让父母为难的要求。 ②不赶时髦,不要攀比。活动四:合理要求有妙招。我也知道有些东西不应该要,但是心里真的特别想要。怎么才能让我忍住,不那么想呢?1.问题:我也知道有些东西不应该要,但是心里特别想要。怎么才能让我忍住,不那么想呢?2.出主意:①我的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妈妈不同意给我买漫画书,我很不开心。后来,我到爷爷奶奶家住了两天,就把这事忘到脑后了。②当我想买那些比较昂贵的玩具时,就和父母协商找到可以替代的东西,后来我发现简单、便宜、自己组装的玩 具更能给我带来快乐。③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至少过五天之后再想是否真的想买?我觉得每次冷静下来之后,诱惑就小了不少。④我的办法是......师:很多时候我们想买的东西不是我们必须要买的,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比较、自我克制、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品和及时中断等办法,学会正确合理的做出购物选择。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三、课堂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我们不能把我们想要的东西都搬回家,我们要选择自己需要的进行购买,养成理性消费的好习惯。课后拓展:每个同学可能都有零花钱,课下请每个同学制订“零花钱使用计划”,在下节课上交流和分享。板书设计:5、合理消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