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弹簧振子的运动——简谐运动(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弹簧振子的运动——简谐运动(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节 弹簧振子的运动——简谐运动
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18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弹簧振子的运动 知道弹簧振子的运动特点 了解描述振动的几个物理量 知道振幅、周期、频率的含义 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音叉实验,了解声音的共鸣,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关于共振现象的故事”这一案例,感受古人的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弹簧振子的运动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单摆运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秋千的运动、钟摆的摆动、小鸟飞离树枝后树枝的颤动,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24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讲解机械振动和简谐运动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 描述机械振动的物理量 【教师】讲解机械振动的物理量 1.回复力 人们把做机械振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力,称为回复力。 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回复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它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也可能是一个力或者是某个力的分力。例如,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在伸长和压缩时产生的弹力;在竖直方向上振动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 2.平衡位置 做机械振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位置被称为平衡位置或中心位置。平衡位置是回复力为零的位置,但不一定是合力为零的位置。 3.位移 振动的位移是指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物体所在位置的矢量线段。机械振动中,振子的位移起点一定从平衡位置算起,位移的方向是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的方向,位移的大小是平衡位置到振子所在位置的距离。 【学生】聆听、理解 知识点 机械振动的规律 【教师】讲解机械振动的规律 1.大小规律 做机械振动的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其位移、回复力和加速度最小(为零),速度最大;在最大位移处(两端)时,其位移、回复力和加速度最大,速度最小(为零);在向两端运动时,位移、回复力和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在向平衡位置运动时,位移、回复力和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 2.方向规律 做机械振动的物体,其回复力与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同,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位移的方向总是背离平衡位置。 【学生】聆听、理解、记录 知识点 全振动 【教师】提出全振动的概念 振动物体从某一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刻完全相同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的过程,叫一次全振动。 【学生】聆听、理解、记录 知识点 简谐运动的概念、模型和表达式 【教师】提出简谐运动概念 如果物体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则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叫作简谐运动。 【学生】聆听、理解、记录 【教师】介绍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振幅 振幅是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单位为米(m)。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反映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周期和频率 周期是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为秒(s)。频率是振子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即。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大,表示振动越慢,周期越小,表示振动越快;频率越大,表示振动越快,频率越小,表示振动越慢。 简谐运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称为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学生】聆听、理解、记录 【教师】介绍简谐运动模型 1.弹簧振子 如图5-2所示,在一根水平的光滑杆上穿一根轻质螺旋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和一个质量为m的带孔小球(振子)连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振子以O点为中心,由A点开始运动,经过O点运动到点,由点再经过O点回到A点,且OA等于,此后振子不停地进行这种往复运动。 图5-2 弹簧振子的运动 表5-1为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2.单摆 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细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作单摆。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摆角小于(即)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运动。 图5-3是一单摆运动的示意图,小球质量为m,摆长为l。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且与位移x的方向相反,故 ,即单摆的回复力为 图5-3 单摆运动示意图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其周期公式为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5-1】已知某摆长为1 m的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请问: (1)该单摆的振动周期是 。 (2)若将该单摆移到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1/4倍的星球表面,则其振动周期是 。 (3)若在悬点正下方摆长的中点处钉一光滑小钉,则该小球的振动周期是 。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知识点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周期性和对称性 【教师】讲解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周期性和对称性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表达式为 式中的负号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简谐运动的运动学表达式为 式中,A为振幅;为角频率,用于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为初相;表示简谐运动的相位,用于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状态。两个相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相位差叫作相差。 频率和初相相同(即相差为0)的两个振子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同,称这两个振子同相;频率相同、相差为π的两个振子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反,称这两个振子反相。 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其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矢量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它们的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T);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也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为。 (1)如图5-4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的两点P和时:加速度等大反向;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动能、势能都相等。 图5-4 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2)无论从平衡位置到对称点,还是从对称点到平衡位置,振子所用时间相等,即。 (3)振子往复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如OP段)所用时间相等,即。 【学生】聆听、做笔记 【教师】举例讲解简谐运动的图象与意义 把质点的振动图象和振动过程联系起来,从图象中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图5-7为某个简谐运动的图象。 图5-7 某个简谐运动的图象 从图中可以获得的物理量有两种,即直接描述量和间接描述量。 1.直接描述量 (1)振幅A:图象的峰值,。 (2)周期T:相邻两个位移为正的最大值或负的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 (3)任意时刻的位移x。如时,振子的位移。 2.间接描述量 (1)频率f:,。 (2)任一时刻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x-t图象上任一点处切线的斜率大小等于v,正负表示v的方向。切线的斜率如果为正值,表示v与x方向相同;如果为负值,表示v与x方向相反。 (3)任一时刻的回复力F和加速度a:回复力F和加速度a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或平行于x轴指向t轴)。当时,,;当时,和a达到最大值。。 【学生】聆听、理解、整理笔记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振子的运动,知道弹簧振子的运动特点;了解描述振动的几个物理量,知道振幅、周期、频率的含义
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判定机械振动是否属于简谐运动? (2)从定义的角度讨论为什么简谐运动是一种非匀变速运动?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振子的运动、弹簧振子的运动特点、描述振动的几个物理量等知识,重点是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振子的运动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习题5-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物理中简谐运动的第一节,通过第一节课的介绍,学生对这简谐运动有了基础的印象,对一些基础的概念有了充分的认识,在课堂互动中学生能深入沟通,效果不错。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使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