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节 动能及动能定理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16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动能 裂脚动能定理 (2)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学习物体动能的增量与其运动路径无关,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中蕴含的守恒思想,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苦乐观和顺逆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难点:动能的计算和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碰撞另一个物体,大家思考一下外力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 (24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师】讲解动能的定义和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物体的动能,高度相同时,小球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也就越大;小球质量相同时,从越高的斜面滚下,小球的速度就越快,具有的动能也越大。即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知识点 动能的表达式 【教师】推导动能表达式,并简单的讲解动能表达式的应用 如图4-15所示,质量为m的某物体,在与其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其速度由增加到。 图4-15 动能表达式的探究 由,可得。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将F和l的表达式代入中,可得F做的功,即。由此可知,力F做的功为初态和末态的能量差,这个能量即为动能,故动能的表达式为 动能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动能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和速度快慢有关,与速度的方向无关,即动能是标量,且为正值。 动能是物体在某一状态时所做功的变化量,因此动能是个状态量。动能具有相对性,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动能定理 【教师】讲解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这就是动能定理的内容,其表达式为 动能定理中的各量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所以动能定理是标量方程式,遵循代数运算法则。 动能定理说明了功和能的密切关系,即功是过程量,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表示过程量等于状态的改变量,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动能定理的理解 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外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就代表合外力所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师】变力做功问题 【例4-5】如图4-17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悬于O点,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钉。已知,在A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发现小球恰好能到达与P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求: (1)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 (2)若初速度,则小球在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 【学生】理解、演算 【教师】曲线运动问题 【例4-6】如图4-18所示,某人从距地面25 m的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质量为100 g,出手时速度大小为10 m/s,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6 m/s。取,求: (1)人抛球时对小球做的功。 (2)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图4-18 例4-6图 【教师】多过程问题 【例4-7】如图4-19所示,倾角为的粗糙斜面AB的底端与半径的光滑半圆轨道BC平滑相连,O点为轨道圆心,BC为半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C两点等高。质量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好能滑到与O点等高的D点,,,。 (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要使滑块到达C点,求滑块从A点沿斜面下滑时的初速度的最小值。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动能和动能定理。并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在涉及有关力学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 (2)请大家讨论总结出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等知识,重点是应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动能、动能定理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习题4-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生活中动能定理的应用,想要教好本节课应是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和得出动能定理,在课堂上要偏重于训练,尤其是学困生的练习是重中之重,在课堂效果方面,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价值。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