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势能(二)(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势能(二)(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节 势 能(二)
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15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重力势能 了解弹性势能 (2)理解机械能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 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学习物体动能的增量与其运动路径无关,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中蕴含的守恒思想,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苦乐观和顺逆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从高空中落下,大家思考一下重力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24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重力势能的定义 【教师】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 位于高处的物体由于地球与物体之间相互吸引而具有的能,叫作重力势能,其定义式为 重力势能的单位为焦耳(J)。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知识点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师】举例讲解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由此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教师】讲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相对性: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选定的水平面而言的,一般将选定的水平面称为零势能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在参考面以上为正值,在参考面以下为负值,位于参考面上时为零。 系统性:重力势能属于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重力属于地球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这个方面讲,地球和物体处于平等地位。重力势能是由物体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是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教师】举例讲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当物体向下运动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且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当物体向上运动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且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仅取决于其始末位置的高度差。 【学生】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4-3】如图4-9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上方安装一个自然状态下长度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现用手拉着弹簧上端的P点缓慢向上移动,直到物体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P点的位移是H,则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是多少?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知识点 弹性势能的定义 【教师】讲解重力弹性势能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弹性势能,其定义式为 式中,x为形变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弹性势能的单位为焦耳(J)。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知识点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师】举例讲解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形变量和劲度系数。 (1)形变量:劲度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2)劲度系数:形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劲度系数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的对应性 【教师】讲解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的对应性 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不同,其弹性势能也不同。但弹簧被拉长或压缩相同长度时,其弹性势能是一样的。所以,弹性势能和弹簧的形变量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即某个弹性势能可能对应着伸长和压缩两种不同的状态。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教师】举例讲解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如图4-10所示,O点所在位置为弹簧的原长处。物体由O点向A点运动(压缩)或者由O点向点运动(伸长)时,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大,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物体由A点向O点运动,或者由点向O点运动时,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为。 图4-10 弹性形变 【学生】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4-4】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竖直轻弹簧,弹簧上端与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相连。若在木块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木块缓慢向下移动h,力F做功,此时木块再次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求: (1)在木块下移h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2)在木块下移h的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知道机械能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
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重力势能为什么与路径无关? (2)胡克定理中我们知道,在根据那么可以得出与所给有区别?大家讨论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知识,重点是对机械能的理解;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重力势能、弹力势能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习题4-1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效果不错,学生全程参与,主动讨论。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通讯技术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优势,这种角色的转变也是对教师个体能力有限性的宽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