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四节 动量和冲量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13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动量的概念 了解动量定理 能举出动量定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4)了解动量守恒定律 (5)解释简单的碰撞、反冲问题。 思政育人目标: (1)了解万户飞天的故事,培养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史,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情怀,树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信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足球场上一个足球迎头飞过来,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如果别人以很小的速度朝你扔一颗质量为20 g的子弹,你敢不敢用手去接?如果子弹是从枪里发出来的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 (24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动量 【教师】举例讲解动量的概念 物理学上把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定义为动量。 动量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其定义式为 动量是矢量,其单位是千克·米每秒(kg·m/s)。动量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学生】聆听、理解、 知识点 冲量 【教师】举例讲解冲量的概念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定义为冲量。冲量通常用符号I来表示,其定义式为 冲量是一个过程量,用于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累积效应的物理量,单位是牛顿·秒,符号为N·s。 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内的冲量的方向就不能简单说是力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 【学生】聆听、理解 知识点 动量定理 【教师】从动量的变化量、动量公式的推导、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动量公式 动量的变化量,就是在某过程中的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因为动量是矢量,所以求其变化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一维情况下,可先规定一个正方向,这时求动量的变化就可以简化为代数运算了。 【学生】聆听、理解 【教师】讲解例题 【例3-4】如图3-13所示,一个质量为0.2 kg的钢球,以2 m/s的速度斜射到坚硬的大理石板上,入射角度为。碰撞后钢球被斜着弹出,弹出角度也是,弹出速度仍为2 m/s。用作图法求出钢球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及方向。 【学生】聆听、理解、讨论、演算 【教师】推导动量定理公式 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F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时刻的速度为v,在时刻的速度为。 图3-15 动量定理公式推导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故 ,即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此式还可表示为,即力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冲量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增量,这一结论称为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情况下,可先规定各个矢量的正负方向,便于将其转化为代数和计算。 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变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实际生活中常遇到变力作用的情况,比如用铁锤钉钉子、用球拍打乒乓球等,钉子和乒乓球所受的作用力都不是恒力。这时,变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某一个恒力的作用,该恒力就叫变力的平均值。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教师】讲解生活中动量公式的应用 鸡蛋从一定的高度落到地板上,肯定会打破。在地板上放一块海绵垫,将鸡蛋从同等高度释放,让它落到海绵垫上,鸡蛋就不会打破。用动量定理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鸡蛋从高处下落,与地板和海绵垫接触前的速度是相同的,即初动量相同;碰撞后速度均变为零,即末动量均为零,因此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鸡蛋的动量变化量相同。而两种情况下,力的相互作用时间不同,与地板碰撞时作用时间短,与海绵垫相碰时作用时间较长。由可知,鸡蛋与地板相碰时受力大,会被打破;与海绵垫相碰时受力较小,因而不会被打破。 根据动量定理的公式可知:在Δp一定时,往往通过减小Δt以获得较大的力F,通过增大Δt以获得较小的力F;在Δt一定时,往往通过增大Δp以获得较大的力F,通过减小Δp以获得较小的力F。 【学生】聆听、理解 【课堂互动】 【教师】提出任务: 冰壶运动是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一场精彩的冰壶比赛,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那么,冰壶间的碰撞遵循什么规律呢? 【学生】按照要求讨论,回答 知识点 动量守恒定律 【教师】从动量守恒现象推导出动量守恒定理在讲反冲现象 人在静止的小船上向前走时小船向后退,打夯机的转块绕机心旋转时机身上下振动,以及火箭的喷气推进等现象都是动量守恒的表现。在这些现象中,质点系分别为小船和人、打夯机和转块、火箭和向后高速射出的燃烧气体。整个系统本来是静止的,当其中一部分产生朝向某一个方向的动量时,另一部分必然产生一个反向动量,使整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作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以下三种类型: (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2)分方向守恒: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3)近似守恒: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所受的内力远大于外力,且作用时间很短(如爆炸、碰撞、打击等)时,系统的动量可近似看成守恒。 质量分别为和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分别是和,且,如图3-17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追上了,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和。 图3-17 小球相撞 第一个小球和第二个小球受到的冲量分别为 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故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向某一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作反冲。 了解反冲现象,对其加以防止或利用,可以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很显然,在反冲运动中,系统的总动量是守恒的。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3-5】如图所示,滑块A和滑块B用轻细绳连接在一起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其质量分别为和。水平恒力F作用在滑块B上,使两个滑块一起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桌面滑动。已知滑块A,B与水平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水平恒力F作用t秒后,A,B间的连线突然断开,此后水平恒力F仍作用于滑块B上。求滑块A停止滑动时,滑块B的速度。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了解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简单的碰撞、反冲问题。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讲述“万户飞天”的典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这个典故带给你怎样的启发?你认为万户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解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反冲等知识,重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反冲想象的解释;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动量与冲量的相关知识。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作业习题3-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反思 (1)课堂容量不能太大,否则吃多嚼不烂,还容易让学生疲劳 (2)设计的题综合性强,学生的实际能力没有达到,分析不够完整 (3)公式虽然记住了,但不会灵活运用 (4)加强学生的课前提问环节,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