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一个巴掌拍不响——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一个巴掌拍不响——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节 一个巴掌拍不响——牛顿第三定律
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1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思政育人目标: (1)了解万户飞天的故事,培养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史,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情怀,树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要想拍响手掌,必须两个手掌同时发力;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水推动人向前运动;拔河比赛中,自己用力拉时,能感受到绳子另一端的对手也在拉;玩弹弓时,拉弹弓的力气越大,石子射出得越远?在进行上述活动时,会明显感觉到有两种力量在同时发挥作用,那么这两种力量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24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举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的同时,另一个物体对这一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个力既可以是作用力,也可以是反作用力。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的作用时,物体B也会同时对物体A施加力的作用。若把物体A对物体B的力称为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则物体B对物体A的力称为反作用力(或作用力)。 【学生】聆听、理解 知识点 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的本质,即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教师】介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决不能认为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如两磁体间的作用力同为磁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其效果,不能互相抵消。例如,汽车的驱动轮向后推动地面,在获得地面足够大的反作用力后推动汽车前进。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教师】通过表格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异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作用时间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产生或同时消失作用对象不同(异体)相同(同体)作用效果不可求合力,效果不能抵消可求合力,效果抵消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课堂互动】 【教师】提出任务: 总结牛顿第三定理的“三同”“三不同”及“三无关”。 【学生】按照要求总结提炼,并记笔记 知识点 牛顿三大定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通过表格讲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区别公式—意义 加深了对力的认识,指出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揭示了加速度是力作用的结果,也揭示了力、质量、加速度的定量关系 揭示了两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 方法 根据理想实验归纳总结得出,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F,m和a之间的关系,可用实验验证 由实际现象归纳总结得出,可用实验验证联系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整体,是动力学的基础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牛顿三大定理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论述一个巴掌拍不响包含哪些物理知识?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重点是牛顿第三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充分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三定理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作业习题3.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牛顿第三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在教材处理上突出实际问题的举例,在教学策略上利用信息技术做了辅助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收集资料、使用资料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投影效果不好,学生看不清等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需不需使用?如何用?辅助效果如何?还需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