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安全带保安全——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安全带保安全——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节 安全带保安全——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10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能解释一些惯性现象 思政育人目标: (1)了解万户飞天的故事,培养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史,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情怀,树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解释一些惯性现象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及车上的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运输玻璃制品时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这些生活常识与什么有关?该如何解释?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24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教师】举例讲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生活中,处处都有惯性。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摩托车飞跃障碍;河里嬉水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扇动翅膀,抖掉身上的水: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乘客不能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锄头松了,把锄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锄头就套紧了等。这些都体现了惯性。 【学生】聆听、理解、并列举生活中惯性现象的案例 知识点 伽利略理想实验 【教师】讲解伽利略理想实验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物理学》一书中认为:机械运动,如马拉车行驶、奴隶曳船行驶,必须由劳动者驱使,即运动必须有外力维持,否则将归于静止。他认为“一切运动的物体必定受到某物的驱动”。 在伽利略提出不同观点之前,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即外力是物体产生并维持运动的原因。然而,伽利略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是摩擦力的存在将人们引入了歧途。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斜槽滚球实验,如图3-2所示。 图3-2 伽利略理想实验 小球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滚下,由于斜面近乎光滑,摩擦力很小,所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的C处。逐渐减小另一个斜面的倾角,小球仍能到达同等高度,如图中的D点和E点。假设把另一个斜面放至水平,则小球将沿BF所在直线运动。伽利略观察到,表面越光滑,小球会滚得越远,于是他进一步推论:若没有摩擦力,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的这一正确推论,在隔了一代人之后,由牛顿总结成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惯性定律。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惯性定律 【教师】讲解惯性定理 早在春秋战国的《墨经》上已有惯性的论述,春秋战国末期的《周礼·考工记·辀人》中更有明确的记载:“劝登马力,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意思是说马拉车的时候,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但车还能继续前进好几步。这讲述的就是一种惯性现象。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课堂问答】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静止的物体无惯性;速度快的物体惯性大;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惯性越大;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惯性会发生变化。以上这些说法对吗?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惯性与外界因素无关,它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惯性可以表现出来,也可以不表现出来,一般只有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才会表现出来。 惯性定律,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为: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课堂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 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说说这个设想可行吗?为什么 【学生】按照要求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聆听、理解、谈论、记忆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能解释一些惯性现象。
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公路上汽车突然加速时,和紧急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2)静止的物体无惯性;速度快的物体惯性大;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惯性越大;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惯性会发生变化。以上这些说法对吗?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牛顿第一定律,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等知识,重点是应用惯性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例子,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惯性现象、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作业3-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以前讲课有罗嗦、唠叨的毛病,自己不知不觉中说了许多重复的话。在本节课上,我注重了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 .语速也达到了自己的设计要求,在讲解与投影片相结合的过程中有进步。内容讲解与备课过程预设的完全一样,自己觉得选题恰当。注重递进难度,注重基础学习方法归纳,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确实有“启发性”的教学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