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节 常见的运动类型(二)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8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 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 (2)掌握有关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计算 思政育人目标: (1)了解理想模型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培养从全局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大局意识 (2)解中国空间站建成的意义,感受祖国的强大,树立科技创新理念,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了解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树立不盲从权威的理念,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计算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大家知道比萨斜塔实验是什么吗?请大家思考在真空(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同一高度向下抛一个羽毛和一个篮球,哪个先落地?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 (24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通过频闪照相讲解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当空气的阻力作用较小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就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1.重力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随高度和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不大。在地球表面附近,一般取。 【课堂互动】 【教师】提出任务: 拿一石块让其自由下落,用刻度尺测出下落高度h,用秒表测出下落所用时间t,然后利用算出g。 【学生】按照要求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 2.自由落体定律: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无关,也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平均速度公式:。 推论:。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2-9】从五层楼楼顶自由落下一个果壳,已知每层楼高3 m,求果壳落到地面的速度。若一辆汽车的速度为60 km/h,则果壳和汽车的速度哪个大?(忽略空气阻力。为方便计算,g取10)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知识点 竖直上抛运动 【教师】讲解竖直上抛运动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作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的三种分析方法 (1)分段分析法。 上抛过程:属于初速度竖直向上、加速度g竖直向下、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落过程:属于自由落体运动。 (2)全程分析法。 速度公式:(上升过程中,;下降过程中,)。 位移公式:(在抛出点上方时,;在抛出点下方时,)。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推论:。 (3)按对称性分析。 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到最高点与物体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上升过程中经过某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中经过这两点所用时间相同。 速度对称性: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经过空间某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竖直上抛运动的图象 竖直上抛运动的图象如图2-26所示。t轴以上图线表示上升阶段,t轴以下图线表示下落阶段。图线的斜率不变,表示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 图2-26 竖直上抛运动的图象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2-10】在楼房的阳台外以初速度20 m/s竖直上抛一物体,求抛出5 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为方便计算,g取10)。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并掌握有关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计算强化练习 (10 min) 【教师】通过APP发送强化练习作业题,并点名部分学生板演 (1)小球A从距地高h的地方自由下落,同时以速度v0把 小球B从地面A的正下方竖直上抛,求A、B两球在空中相遇应当满足的条件. (2)在某处以速度2v0竖直上抛出A球后,又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B球,要使两球能在空中相遇,两球抛出的时间间隔△t应满足什么条件(空气阻力不计) (3)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1=10m/s竖直土抛,同时小球B从一高为h=4m的平台,上以初速v02=6m/ s竖直上抛.忽略空气阻力,两球同时到达同一高度的时间、地点和速度分别为多少 (4)拧开水龙头水就会流出来,为什么连续的水流柱的直径 在下流过程中会变小 设水龙头的开几直径为1cm,安装在离地面75cm高处,若水龙头开口处水的流速为1m/ s,那么水流柱落到地面的直径为多少? (5)一弹性小球自5m高处自出下落,掉在地板上,每与 地面碰撞一-次,速度减小到碰撞前速度的,不计每次碰撞的时间,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过的路程、时间和位移(g取10m/ s2). 【学生】对比自己的计算结果、理解概念 通过强化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让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知识,重点是有关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计算,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习题2-2中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反思 ( 1 )课时太少,而且课堂时间45分钟,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本来设计的实验探究时间为十分钟,实际过程用了十二分钟,结果导致教学的最后阶段显得很匆忙。这是始料不及的,这让我体会到了时间的掌控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十分重要的。 ( 2 )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旦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会出现课后再花时间去补救的尴尬局面。 (3)由于时间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精炼还有语言的速度都是需要重点进行控制。 总之,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探索的路才刚刚起步,我们相信只要用新的课程理念去武装我们的思想,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最终就能达成课程的总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