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常见的运动类型(一)(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常见的运动类型(一)(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节 常见的运动类型(一)
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7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2)掌握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思政育人目标: (1)了解理想模型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培养从全局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大局意识 (2)解中国空间站建成的意义,感受祖国的强大,树立科技创新理念,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了解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树立不盲从权威的理念,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观察商场中自动扶梯上质点的运动、传送带上物品的运动、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想一想这些运动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24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讲解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指沿着直线且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商场自动扶梯上质点的运动、传送带上物品的运动、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均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位移 把匀速直线运动注意三点: (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运动。 (2)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力平衡。 (3)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这是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2-3】如图2-14所示,试说明: (1)该v-t图象有什么特点? (2)该图象表示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3)该图象表示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图2-14 例2-3图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某辆小车行驶过程中,时间每增加1 s,速度都增加2 m/s,如表2-2所示。选取任意两个时刻,将它们对应的速度值代入加速度定义式,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你能从中看出加速度的值有什么特点吗? 表2-2 v-t对应关系表 【学生】聆听、理解、讨论、形成结论 【教师】总结学生的结论,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将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聆听、理解、 【教师】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从运动开始(取时刻)到时刻t,,速度的变化量,则,解得。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t时刻的速度为 在如图2-15所示的v-t图象中,序号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序号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序号③表示物体静止;序号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交点A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在此处的瞬时速度相同,B点表示时刻序号①物体的速度为。 图2-15 v-t图象 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如下: (1)某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由图象中的点确定)。 (2)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图象中的斜线确定)。 (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图象中斜线的斜率确定)。 (4)物体的初速度(由图象中斜线与纵轴的截距确定)。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2-4】说出图2-16中甲、乙两项运动的参数。 图2-16 例2-4图 【例2-5】某汽车正以12 m/s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因前方出现紧急情况,所以该汽车以的加速度刹车,求汽车刹车后5 s末的速度。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教师】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推导图如图2-17所示。该v-t图象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大小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图2-17 位移推导图 由此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t时间内的位移为 在如图2-18所示的s-t图象中,序号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序号②和序号③均表示物体静止;序号④表示物体沿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初始位置距原点。交点A的纵坐标表示序号①②④中三个物体相遇时的位置(相对原点的位移),点B表示0~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 图2-18 s-t图象 【学生】聆听、理解 【教师】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由可得,代入中,可得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为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公式 【教师】讲解例题 【例2-6】如图2-19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求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比。 图2-19 例2-6图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教师】讲解匀变速的几个规律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条特殊规律 (1)物体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2)物体在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初末位置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3)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为一恒定值,即 利用此推论既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求加速度。 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计时,以T为单位时间,则: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2)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 (3)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课堂互动】 【教师】提出任务: 动手推导出初速度为零时,上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比例式。 比例式可由和推导出来。 【学生】按照要求推导,并记入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一题多解) 【例2-7】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 s停止,假设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 s内的位移是2 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2-8】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4 s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在第二个4 s内经过的位移为60 m,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掌握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在【例2-8】应用了逆向思维以及一题多解的方法,根据实例讨论逆向思维与图像解题的优点以及在计算中如何选取公式。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习题2-2中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运动学的第一节课,重点是两个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中匀速直线运动是在理想状态下的运动,所以在教材处理上一般以讲解为辅,计算为主,尤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题多解很重要,图形结合法也很重要,在课堂组织上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大胆的探究,建立纠错体系,教师补充解题思维技巧和易错点,学生要记好笔记,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要不断的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