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节 重力、弹力、摩擦力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2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力既可以按性质来分类,也可以按作用效果来分类 思政育人目标: 从摩擦力性质的变化过程中,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考勤(2 min)→问题导入(4 min)→传授新知(24 min)→强化练习(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你知道力有哪些类型吗?请举例说明这些类型的力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 (20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力的分类 【教师】讲解力的分类 一种是根据力的性质来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另一种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分类,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学生】聆听、理解 知识点 重力 【教师】举例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及重心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匀质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匀质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人在活动时的重心位置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出。 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弹力 【教师】举例提出弹力概念及方向 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 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的收缩端。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且指向受力物体。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 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弯曲形变来说,弯曲得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关系实验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胡克定理 【教师】提出胡克定理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Δx成正比,此为胡克定律,其公式为 式中,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和长度等有关),其单位是牛每米,符号是N/m;Δx表示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单位是m。 胡克定律有它的适用范围。当物体的形变超出一定限度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适用。弹性限度内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 【学生】聆听、理解、记录 【教师】讲解例题 【例1-1】物体的重力为10 N,将其放在原长为10 cm的重量可忽略不计的竖直弹簧上,保持平衡后,弹簧的长度变为8 cm,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学生】聆听、理解、演算 知识点 摩擦力 【教师】举例讲解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的条件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作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如下: (1)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或有相互挤压的作用。 (2)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正在发生相对运动。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学生】聆听、记笔记 【教师】讲解滑动摩擦力 物体A在物体B的表面上相对于物体B滑动时,要受到物体B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聆听、记笔记 【教师】通过讲解摩擦力测量实验,引出滑动摩擦定律 摩擦力测量实验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即滑动摩擦力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这就是滑动摩擦定律。用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表示压力的大小,其表达式为 式中,是比例常数,叫作动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其数值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此外,动摩擦因数还与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学生】聆听、记笔记 【教师】讲解例题 【例1-2】在东北的冬季,伐下的木料会装在雪橇上,然后用马拉着雪橇在冰道上前行。一个钢制滑板的雪橇上面装着木料,总重量为。在水平冰道上,马在水平方向上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 【学生】聆听、演算 【教师】举例讲解滚动摩擦力与静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轴承就利用了滚动摩擦原理。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作最大静摩擦力。 【学生】聆听、理解、整理笔记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三要素、特性、力的图示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6人一组,并选出一名组长,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举例说明,并探索增加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弹力的概念以及胡克定理,滚动和滑动摩擦力等知识,重点是概念的理解与力的计算。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重力、摩擦力、弹力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作业习题1.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 本次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二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力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力的概念、作用及计算方法都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本节课概念较多,要以学生的理解为主。其中,对摩擦力的分析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