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能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会表达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量,内能的概念。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教学难点:内能的理解,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三、教学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物理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现象、归纳物理结论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引入提出问题:回力玩具车的运动,其动能是由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由何而来?(靠汽油的燃烧提供能量)(二)过渡初识内能:汽油、煤、天燃气等燃烧放热,以及物体摩擦发热,释放的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内能。(三)新授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2.复习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3.类比法建立内能概念:①分子动能思考: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②分子势能演示:两只用弹簧相连的小球实验方法:改变两球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弹性势能。类比: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类似上述的弹力的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子之间也存在势能。③内能结论: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④巩固训练例1及变式训练: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分;例2: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4.内能的影响因素①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演示: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推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内能越大结论: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试一试:分别在盛有冷水的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一滴红墨水,你觉得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呢?强调: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因此,当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就增加,物体内能就增加。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