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课前预习】
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历史和实践证明,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要求: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①原因: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②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课内探究】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利用春节、国庆节、建交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举办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开展中外文化年,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电影周和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运用文化知识,分析说明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课后训练】
1. 历史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闭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对此,下列表述合理的有 ( )
①只有借鉴外来文化,才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
②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度,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时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实现和睦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文化方面,各国需要 ( )
A.包容理解,接纳一切 B.相互交融,不分彼此
C.警惕文化冲突,拒绝外来文化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 莫言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 )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植根于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4. 唐装属中式服装,某公司设计的唐装以马褂为雏形,加入了立领和西式立体裁剪元素之后,与时尚更贴近,更富现代感。这一设计 ( )
①继承了中式服装优秀传统,推陈出新 ②做到了面向世界服饰艺术,博采众长
③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认同各国服饰文化 ④兼收并蓄,减少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上述观点旨在说明 (  )
①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成果
②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③文化发展要保持本民族特色
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 (  )
①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
②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体现
③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绚丽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
④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主要强调 (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外文化资源
②文化创新要积极借鉴国外各种文化成果
③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 (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互相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9.在如今全球化越加深入的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各国的特色文化名片发向各地,各国人民也逐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文化产品。当涌入的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碰撞出文化交融的“火花”之时,少部分人却以固步自封的姿态,一味拒绝、抵制。这提醒我们 ( )
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
②文化创新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要认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发扬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唐文化的宏大气魄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医术、建筑艺术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朝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长安则是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
①对吸收的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
②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
③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同一
④坚持开放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 中国工程院某院士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调:“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我也不是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学生,也经常出国和国外的建筑师接触。这其中当然得学习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这段话告诉我们,文化发展应当 ( )
①继承传统,古为今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因循守旧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文化复古主义
④批判借鉴,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漫画《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快快投降》 ( )
启示我们在文化借鉴中必须
A.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反对封闭,求同存异
13.我们既要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又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我国在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要 ( )
A.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B.辩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C.立足本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D.以我国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
14.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 (  )
①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要坚持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课后训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D B A D B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A D C C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