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 当代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7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 当代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73张PPT)

资源简介

(共73张PPT)
当代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今天我们将探讨受这些艺术教育思潮影响,形成的音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1) 受儿童为中心创造主义艺术教育思潮影响
欧洲地区:瑞士达尔克罗斯音乐教学体系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体
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
日本地区:铃木音乐才能教学法
(2) 受学科中心主义的艺术教育思潮影响
美国地区:柏德曼生产性音乐学习理论
戈登音乐学习理论
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 生平
—— 教学基本理念
—— 主要教学内容
—— 教学手段
—— 实践课例
达尔克罗兹生平
全名為爱弥儿·杰克斯·达尔克罗斯(Emile Jaques –Dalcroze,1865-1950)
瑞士作曲家、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创始人。
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史、和声、高级视唱练耳等课程,同时从事音乐创作活动。
1910和 1915年,先后在德国赫勒劳(Hellerau)及在日内瓦建立了雅克-达尔克罗斯学校,上过他的课程的名人包括英国的剧作家萧伯纳德及现代舞舞蹈家马莎葛兰姆 。
达尔克罗兹:理念的形成背景
发现学生对于正在聆听的音乐普遍缺乏情感共鸣,不能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演奏技巧与内心音乐感受之间严重脱节;书面符号与实际音响的分离,技术与艺术的割裂;形成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为琐碎而片断,缺乏流畅性、创造性和表现力。
因此开设融合体态律动、视唱练耳、理论、表演和即兴演奏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达尔克罗兹:基本理念与原则
强调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乐器,而是人的体态律动。
先聆听音乐,再引导学习者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
音乐教学首要是培养儿童运用所有的官能参与体验,其次才是获得知识和技能。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基本原则
教學原則包括:
1. 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应音乐的能力。
2. 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听觉。
3. 发展学生耳、眼、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
速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大量储存听觉和动觉意象的能
力。
达尔克罗兹:主要教学内容
1. 体态律动 (Eurhythmics)
2. 视唱练耳 (Solfege)
3. 即兴创作 (Improvisation)
1. 体态律动
是达尔克罗斯教体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节奏训练是体态律动的中心。
以时间——空间——能量——重量——平衡作为基本定律和要求。
其节奏包括速度、力度、重音、节拍、休止、节奏型、乐句、单声部曲式(乐段、主题、主题与变奏等)、切分、赋格、复合节奏等,打破一般人认为节奏只是数拍子的刻板印象。
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着重于对音乐的体验、感受。
2. 视唱练耳
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绝对音乐感 的培养,培养在内心“听”音乐的能力,但并不排除首调唱名法。
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提高学生读谱视唱能力,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风格、音乐分析等方面的感觉、能力和技巧。
教学工具:耳、口与身体并加上言语与歌唱的形式 。
3. 即兴创作
以想象的、自发的表现方式,发展运用律动材料(节奏)和声音材料(音高、音阶、和声)的技能,培养学生创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即兴创作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的逐渐发展。
学生的即兴创作工具 - 钢琴,各种乐器、人声和身体皆可为表达创作的媒介。
教师的即兴工具以钢琴为佳。若教师键盘能力有限者,则其它乐器亦可,如敲击乐器。
达尔克罗兹:教学手段
律动语汇
2. 歌唱
3. 即兴
1. 律动语汇
原地类型:
拍掌、摇摆、转动、踏步、指挥、
弯腰、旋转、语言、唱歌等;
(2) 空间类型:
走、跑、爬、跳、滑、蹦、快跑等。
 
律动语汇与音乐符号



2. 歌唱
运用歌唱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课上,要求学生以唱名演唱音程和歌曲、进行声乐即兴演唱。
在视唱教学中,采用说出或唱出音符名称,发展学生读谱的技巧。
3. 即兴
即兴教学的手段包括运用律动、言语、故事、歌唱及各种乐器。
在教学素材,可以采用歌曲或器乐曲;可以是教师当场即兴产生的,也可以采用现成的音乐作品。
一般建议,在初始阶段,主要使用包含学生已学过的音乐要素的即兴音乐作为教材。在学生对音乐要素有了较深了解之后,再使用经典的创作音乐。
音乐类型的则无限制,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皆可纳入。
 范例 1 体态律动
课题:体验速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以鼓敲击下列节奏型,学生同时以踏步来表示节奏的长短,反复数次。
在反复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变化的力度,或变化的速度迅速做出反应动作。
例(a)
例(b)
范例 2 体态律动 
课题:卡农游戏
教学过程:
教师以鼓击出一节奏音型,学生立刻以拍手方式模仿拍出。接着教师再击出新的节奏音型,学生模仿再现。   
(教师)       (学生)
   
 
范例 2 体态律动(续)
教师以鼓即兴击出第一组节奏型。当学生以拍手方式模仿拍出第一组节奏音型,教师同时继续击出第二组节奏音型,学生接着拍出,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教师停止创作新节奏。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范例 3 即兴
课题:声音与动作的探索
教学过程:
1、教师在钢琴上即兴弹奏以下音乐,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情境,并以步行动作来表现旋律的节奏
 
2. 教师再次弹奏音乐,学生自由作动作。
范例 4 即兴
课题:指挥 - 表现拍子和旋律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1. 在钢琴即兴中,教师带领学生像管弦乐团指挥一样,挥动双臂来数拍子,同时以踏步来表示旋律的节奏长短 (四分音乐为踏步,八分音乐为跑步,二分音乐以一个踏步和拍大腿一下表示,附点八分音乐和十六分音乐以跳跃示)。
2. 反复数次。当学生都可以掌握后,教师变化音乐的音量或速度弹奏,学生则通过教师的即兴演奏方式,随着音乐即兴创作律动。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
—— 生平
—— 教学基本理念
—— 主要教学内容
—— 教学手段
—— 实践课例
奥尔夫生平
卡尔·奥尔夫(1895-1982) 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主要作品《布兰诗歌》合唱曲。
受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启示。
1924年与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开发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风格与教学,称为“原本性音乐”的培养。
1926年至1935年,在凯特曼(G. Keetman)协助下,设计出奥尔夫乐器,编写教材。
1961年成立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研究和培训中心,作为世界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中心。
奥尔夫:教学基本理念
1.强调原本性音乐:内涵包括三个层面
 (1) 音乐的参与和实践层面  
(2) 音乐要素的层面  
(3) 音乐的感性层面  
2、人人皆可接受音乐教育: 
3、主动参与及亲身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学基本原则
音乐教学原则包括:
由感知入手
强调即兴
游戏性
渐进式
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本土性和综合性
奥尔夫:教学手段
1.声音和语言朗诵 
 
2.歌唱 
 
3.律动 
4.乐器演奏 
5.即兴创作
 
奥尔夫:声势教学
以人体为天然乐器,以捻指、拍掌、拍腿、拍膝、跺脚等方式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进行节奏训练,称为声势。
声势范例 1
声势范例 2
乐器演奏范例
教学目的:学习用音调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碰铃、中音木琴
教学方法:
1. 给碰铃声部一个最简单的任务:八分音符一敲到底。
2. 以中音木琴敲奏教师指定固定音型。
3. 以听唱法教唱歌曲,是否看谱弹奏,可视学生读谱能力而定。
4. 学生习唱时,以中音木琴和碰铃伴奏。
5. 歌曲基本完全掌握后,以中音木琴加前奏和尾声。
6. 将歌曲从前奏到尾声连奏一遍。以中音木琴和碰铃伴奏。
7. 讨论音乐的处理,例如注意尾声要非常轻的音量,直至结束。全曲唱奏一遍。
即兴创作范例
主题:雪
教学目的:学习综合语言朗诵、音乐的唱、奏和戏剧表演即兴创作
教具:中音木琴、钟琴
教学方法:以雪为题材,先念一首堆雪人的儿童诗,接着模仿雪花飞舞,雪人溶化的动作,并以木琴和钟琴即兴创作雪花飘落或狂风横扫的情景。最后串连成一小小音乐剧,由学生 分别自唱自奏自导自演。
奥尔夫:教学内容
旋律: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拓展至六声
音乐阶、大调式、小调式、教会调式。
节奏:身体律动、语言朗诵和打击乐器等方式演奏
和声:以持续低音、完全五度音同奏为五声调式
音乐伴奏,再逐步运用其它和弦组合。
织体:包括单声部、轮唱、卡农、固定音型伴奏、
平行三度和平行六度的运用。
曲式:包括问句和答句、简易的二段曲式、三段
曲式、回旋曲式、前奏、间奏和尾声。
固定音型伴奏:以律动、演唱、演奏等形式。
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
    —— 生平
—— 教学基本理念
—— 主要教学内容和手段
—— 教学程序与步骤 
柯达伊的生平
佐尔坦·柯达伊(Kodaly, Zoltan, 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出生于布达佩斯南部的文化名城克奇克梅特市 
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多种乐器。
于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 1904年柯达伊获得作曲专业的毕业文凭,1905年获得德文教师资格证书,1906年以《匈牙利民间歌曲歌词结构》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柯达伊:教学法理念的形成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观念与他音乐创作的信念是密切相关的,他认为民歌的延续必须回归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朗朗上口传唱的音乐,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音乐教育。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理念亦受到其它欧洲音乐家的影响。 如英国的柯尔文、达尔科罗兹、法国的艾米里—约瑟夫·契夫 等。
 
柯达伊:教学基本理念
音乐为全民所共有的。
人人都应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民歌应该做为音乐教育的基础教材。
音乐教育应及早开始。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育应成为学校正式课程的一环。
唯有好的音乐才可以做为音乐的教材。
柯达伊:教学原则
民间音乐在教学中应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民族五声音阶为儿童音乐学习的起点
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
歌唱教学以无伴奏歌唱形式为主
柯达伊:教学手段与内容
首调唱名法,稍後在導入固定唱名法
节奏读法  
字母谱  
手势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节奏读音
音值 柯达伊教学中采用的符号 节奏读音
全音符 ta-a-a-a
二分音符 ta-a
四分音符 | ta
八分音符 ti-ti
十六分音符 ti-ri-ti-ri
切分音 ti-ta-ti
附点音符 ta-m-ti
柯达伊节奏范例
(1) | | |
ta ta ti—ti ta ti-ti ti-ti ta—a
(2) | |
ta ti-ri-ti-ri ta-a ti- ta -ti ti-ti ta
柯达伊旋律范例
(1) | | |
d r m l s d’ s m r d
(2) | |
m s-m-l-m s s s m r m d
柯达伊手势
柯达伊:教学程序与步骤
从聆听━演唱━发现与推论━读谱━写谱━创作的历程
利用学生已知的音乐知识或熟悉的乐曲介绍新的音乐要素
完整的教授一新的音乐要素包括三个阶段:准备引导阶段、命名认知阶段、复习加强阶段
上述三个阶段视学生年龄而定。
教学的进度,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
日本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铃木才能教学法
—— 生平
—— 教学基本理念
—— 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铃木镇一生平
铃木镇一出生于日本名古屋
幼年开始学习小提琴
21岁时铃木到东京,师从小提琴家安藤幸田、作曲家弘田龙太郎、音乐学家田边尚雄。
1920年留学德国,跟随卡尔·克林格尔学习小提琴演奏。
1928年回国,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才能教育协会”。
1983年成立了国际铃木协会。
铃木:教学基本理念
音乐是语言的艺术,“母语教学法”适用于音乐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音乐潜能,只要有适当成长条件启发, 每个孩子都能学音乐。
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主,而是培养所有的儿童都能具有美好的心灵和感觉。
从听, 模仿, 反复, 增强练习
鼓励儿童的母亲参与、协助教学
铃木:教学原则
早期的培养——出生后即适龄
更好的环境——人是环境之子
正确的指导方法——树立一种愉快的目标
更多地训练——兴趣与训练相结合
找出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
家人的参与——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父母
铃木: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团体上课和个别上课交互并用的方式,鼓励儿童在团体中表现自我,从合奏中分享同伴的成果;不断复习旧的曲子,温故而知新;
学习必须从听入手
发展技能应放在读谱之前
严格训练,注重演奏的音乐性
重复法和表演法
家长的参与
美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
柏德曼生产性音乐学习理论
—— 生平
—— 教学基本理念
—— 主要教学内容
 
柏德曼生平
尤妮丝·柏德曼(Eunice Boardman,1927-)美国音乐教育学者。
研究领域涉及儿童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和音乐教师教育,并长期直接参与美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实验教学。
为美国三大音乐教科书之一《Holt》音乐教科书的主编,并出版多本重要的音乐教学法专著。
柏德曼:基本理念
1. 音乐学习的认知历程是从观照”整体”,到探索
“部份”,再至”整体”。
2. 学习的目的是产生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是发展个人从已知到未知再到新知的能力。
3. 教学即提供学生有效的方法,与环境互动。
4.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目的是独立,教师的目的是退出。
柏德曼:主要教学内容
1. 音乐内容:指音乐要素概念
2. 音乐作品:指课堂上所用的乐曲
3. 音乐行为:包括描述、表演和创作;
4. 知识的表征模式:动作、图示和符号三 阶段;
5. 认知技巧:包括高中、低三个层次;
6. 态度倾向:
 
1. 音乐内容
 
(1) 音乐的整体结构: 表情、风格、曲式
(2) 音乐的基本(部份)要素:
音色、力度、语法、节奏(含速度)、旋律、和声、织体
3. 音乐行为
描述 -语言、文字、律动、图像、符号
 
表演 - 演唱、演奏
 
创造 - 即兴创作和作曲
 
识谱
4. 知识的表征模式
源于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指概念的发展是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
1. 動作阶段:模仿; “感觉像…. ”。
 
2. 图示阶段:视觉的图像。 “看起来像…. ”
 
3. 符号阶段:音乐的符号
5. 认知技巧
(1). 低层次的认知技巧 :回忆已知 、重复练习
(2). 中等层次的认知技巧:转换、应用、辨别
 
(3) 高层次的认知技巧: 分析、综合、评价
柏德曼:音乐图谱教学范例
范例 1 音乐概念:音乐规律拍和ABA曲式 *   音乐作品:圣桑《动物狂欢节》 ”大象”
范例 2
音乐概念:音乐规律拍、重音和ABA曲式
音乐作品:比才《卡门》中的”斗牛士”
范例 3
音乐概念:音乐规律拍、重音和ABA曲式
音乐作品:柴可夫斯基《胡桃荚子》”俄罗斯舞” 
范例 4
音乐概念:音乐旋律线条和ABA曲式 
音乐作品:穆索斯基《图画展览会》”小鸡”
范例 5
 音乐概念:音乐旋律线条和ABA曲式 
 音乐作品:圣桑《动物狂欢节》”水族馆”
范例 6 音乐概念:音乐旋律和节奏 (小节线)   音乐作品:圣桑《动物狂欢节》 ”乌龟”
范例 7 音乐概念:音乐旋律和节奏 (小节线)   音乐作品:史特拉汶斯基《火鸟 》 “终曲 ”
范例 8 音乐概念:轮旋曲式 
 音乐作品:圣桑《动物狂欢节》 “化石 ”
范例 9 音乐概念:音色、旋律 
音乐作品:拉威尔《波雷露舞曲 》
范例 10
音乐概念:音色、旋律和曲式 
 音乐作品:比才《卡门》
      ”Harbanera”
 
范例 11
音乐概念:旋律和曲式 
 音乐作品:华格纳 “飞行的女武神”  
范例 12
音乐概念:织体和复调  
 音乐作品:Pachelbel《卡农》 
音乐与视觉艺术范例
概念: 风格  
主题 :印象主义 - 德彪西
原始主义 - 史特拉汶斯基
表现主义 - 勋伯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