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36课时
实验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思政育人目标: 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论断
实验重难点 实验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的原理应用
实验方法 任务驱动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电火花计时器、直尺、重物、纸带、复写纸片、导线、电源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准备 (10 min) 【教师】讲解实验的预备知识 知识点 实验原理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忽略空气的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设物体的质量为m,下落距离为h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则势能的减少量为mgh,动能的增加量为,且。 如实验图6-1所示,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算出重物下落的高度h;利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算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若,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图6-1 实验原理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步骤 (28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下实验: (1)如实验图6-2所示,将电火花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与电源连接好。 (2)将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的限位孔,把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下端并用手提着纸带。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楚且第一、二两点间距离约为2 mm的一条纸带。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连续的点A,B,C,D,E(见实验图6-3),并用刻度尺依次测出各点到位置O的距离,将OA,OB,OC,OD,OE的长度分别记为,,,,,将AB,BC,CD,DE的长度分别记为,,,。 实验图6-2 实验装置 实验图6-3 纸带 (6)利用平均速度就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一特点,计算出B,C,D三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7)把得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表6-1中,然后计算B,C,D三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及增加的动能。计算时,g取当地数值。 【学生】结合实验表6-1中的数据,比较B,C,D三点中各点势能的减少量和动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最后得出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等,即机械能守恒。 实验表6-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数据 物理量数据下落高度h/m两点间距离s/m瞬时速度v/()势能/J动能/J
【教师】巡堂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试验结束后公布正确答案 【学生】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找实验中的易错点 通过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小组的对比和竞赛,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让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掌握知识
实验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实验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是实验图像的处理;希望大家在课下多看笔记,巩固实验上所学知识,记清实验时的易错点。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重温实验中的易错点和实验步骤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 在实验课上,教师应抽出适当时间,向学生讲清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自已查找发生故障的原因并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