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纵横波演示器——机械波(二)(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纵横波演示器——机械波(二)(教案)(表格式)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节 纵横波演示器——机械波(二)
课时 1课时(45 min) 总 2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波的衍射 了解波的干涉 了解多普勒效应 (4)理解波的衍射和干涉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音叉实验,了解声音的共鸣,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关于共振现象的故事”这一案例,感受古人的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教学难点:波的衍射和干涉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4 min)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隔着墙说话,墙那边的人也能听见?为什么水塘里的水波会绕过水中的石块和芦苇继续传播? (2)在水面上扔两个小石子,观察两个石子产生的水波状态,想一想为什么两列水波相遇后,有些地方起伏很明显,有些地方却很平静?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20 min)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要讲的知识 知识点 波的衍射 【教师】举例讲解波的衍射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作波的衍射 只有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而要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须满足上述条件。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衍射现象仍存在,只不过该现象不明显,不易被观察到。 衍射的实质,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传到障碍物后方的阴影区域中。 【学生】聆听、理解、做笔记 知识点 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 【教师】讲解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互不影响,这就是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了这两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和叠加原理并不矛盾。前者用于描述波的性质,即同时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几列波都是独立的。后者用于描述介质中质点的运动情况,即每个质点的运动是各列波在该点引起的运动的矢量和。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波的干涉 【教师】讲解波的干涉 当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平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相遇时,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减弱,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间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由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作干涉图样。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和衍射一样,都是波特有的现象,但当两列波相遇并叠加时,不一定能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要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频率相等、相差恒定、两列波共面同线。满足上述条件的波称为相干波,其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两列振幅均为A的相干波,其干涉图样中的振动加强点(区)出现在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此处振幅为2A,位移在2A~0~范围内周期性变化;振动减弱点(区)出现在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此处振幅为0,位移始终为0(不振动)。 两波源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某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若满足,则该点(或该点所在区域)为振动加强点(或振动加强区);若满足,则该点(或该点所在区域)为振动减弱点(或振动减弱区),其中,1,2,3…… 两波源相位相反,频率和波长相同,某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若满足,则该点(或该点所在区域)为振动减弱点(或振动减弱区);若满足,则该点(或该点所在区域)为振动加强点(或振动加强区),其中,1,2,3……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知识点 多普勒效应 【教师】讲解多普勒效应 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静止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不变;两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两者相对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由于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时,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交通、医学、气象、通信等方面应用广泛。 1.交通应用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就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交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电磁波(通常是红外线),当电磁波到达目标车辆后,就会向测试仪器发射一定频率的反射波。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该车辆的速度。 2.医学应用 在现代医学中,可利用超声波检查心脏和血管的健康情况。这是因为血管内的血液是流动的物体,所以超声波振源与相对运动的血液间就会产生多普勒效应。血液向着声源运动时,反射波的波长被压缩,因而频率增大;血液远离声源运动时,反射波的波长变长,因而频率减小。反射波频率增大或减小的量,与血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因此可根据超声波的频移量,测定血液的流速。 除此之外,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可以由火车的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有经验的战士可以由炮弹飞行时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的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由在地球表面收到的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频率,可以判断该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这些都体现了多普勒效应。 【学生】聆听、理解、记笔记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三要素、特性、力的图示 。
课堂讨论 (10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在众多说话声中,仍能辨别出某个人的声音?为什么乐队在演奏交响乐时,听众仍能辨别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2)举例说明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 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波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等知识,重点是生活实际中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能够正确理解波的衍射和干涉的物理意义,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相关知识的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习题5-3中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重点是对知识的提取加工和应用,尤其在生活实际中能区分那些是波的衍射,那些是干涉,那些是多普勒效应,所在在教材处理上应多举实例,在课堂组织上教师应因材施教,对于优秀学生应使其在达到基本要求后,向更高层次迈进,对于后进生,应打好其基础,努力使其达到基本要求,并通过学生间的互助,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