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 物质和运动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②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例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下面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②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分割的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又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错误,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②错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分割的;③④正确,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又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故选D。【例题2】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于( )①自然界有自身固有的规律,要尊重自然②人类只能适应自然变化,不能改变自然③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④人类的破坏活动会使自然界失去客观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于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要尊重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①③正确。人类不仅能适应自然变化,而且可以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改造自然,②错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因为人类活动而失去客观性,④排除。故选A。(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存在(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例题】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的意志会影响社会的发展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③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排除①;②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及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例题】“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实施了载人深潜精细调查,在这一海域水深约2900~3600米的卧蚕1号、卧蚕2号、天休与大糦4个热液区,“蛟龙号”成功发现了27处海底热泉活动喷口所形成的高浓度矿物黑烟物质——“黑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丘及黑暗条件下的深海生态系统。“蛟龙号”的成功发现佐证了(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深海生态系统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错误,深海生态系统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蛟龙号”成功发现了27处海底热泉活动喷口所形成的高浓度矿物黑烟物质,“黑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丘及黑暗条件下的深海生态系统。“蛟龙号”的成功发现佐证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故选D。3.运动概念(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 理解 错误倾向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例题】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C.客观事物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势D.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答案:D解析:A、B是对运动的片面理解,C明显不科学,缩小了运动的范围,D观点正确,是对哲学上“运动”的正确理解。故选D。(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区别:运动 静止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例题】2022年8月18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圆满闭幕。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联合声明》。60多年来,中非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令人惊叹,此为“变”。与此同时,中非兄弟般的信任和友谊也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半个多世纪风雨同甘共苦,六十余载友谊历久弥坚,此为“不变”。材料中“变”与不“变”表述体现了( )A.运动是相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B.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是运动的承担者答案:C【解析】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A错误。中非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的“变”,与半个多世纪风雨同甘共苦,六十余载友谊历久弥坚的“不变”,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材料未涉及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也未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符合题意,BD不符题意。故选C。考点二 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例题1】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主要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所决定,即“峰终定律”。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段经历之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的体验。当前“峰终定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给我们启示是( )①人们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和编制记忆规律②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取决于人们对规律的认识程度③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④规律虽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编制记忆规律;②错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程度不能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③④符合题意,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规律虽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故选D。【例题2】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①不选。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表明规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入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这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③入选。材料体现的是人类对规律的认识,但没有体现利用规律,④排除。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