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曾引用《老子 道德经》中“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来形容中国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原则。这是治国理政的黄金准则,也是每一个时代建设者应秉持的人生准则。作为新时代青年,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古人的智慧,存在于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包融着各个方面,以其无比的魅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高二庚班的同学围绕着“如何成事”的话题去阅读经典。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论,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北宋·苏轼“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荀子·修身》“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综合上述材料,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二)“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三)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简与巨,大与细,这是辩证法,又是事业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6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寄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控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结合以上材料两点或两点以上,并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语出《道德经》,是说攻克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开端,干成大事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它深刻揭示了由易及难、聚细成大的量变到质变规律,修身立德、干事创业唯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创立功业、有所成就。纵览历史,突破重大难题、开创重大事业者,无不“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明臣徐溥少年时有志于检点言行、完善品德,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每当心中生一个善念,或说一句善言,或做一件善事,便往其中一个瓶中投一粒黄豆。反之,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往另一个瓶中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通过不断反省修正,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后来,他再接再厉、防意如城,黑豆与黄豆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正是他细节小事上朝督暮责,日积月累终成德高望重的四朝贤臣。反之,想“一口吃成胖子,一步迈到天边”,不注重下铢积寸累、日就月将之功,这样的愿望终会是空中楼阁。岳飞之孙岳珂所写《桯史》中的郭倪志一心想成就大事业,每日与众宾客批朝论政,有志整顿朝纲,大言不惭自比诸葛亮,但却不潜心从文、躬亲实践,时领军破敌,大败。以泪洗面,对左右说:“此带汁诸葛亮也”,众宾皆笑。任何质的飞跃都需要量的积累,不注重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的积累而想一飞冲天,就存在折翅断翼的风险。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于其易”“于其细”是解决局部完善、细节把控、精准落实问题,避免出现“木桶短板”“细节魔鬼”,进而影响整体、损害大局。东汉时,有一名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图难”与“行易”、“为大”与“做细”,彼此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图难”“为大”是目标,“行易”“做细”是实现目标的具体环节,小事做好,方能致其大;先行易事,方可克大难。现实工作中,很多人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大事做不了,大难攻不克;一种小事不愿做,小难不愿攻。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深入。要把事情做好,既从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又从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才能取得最佳成效。“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古今事例和人生实践都告诉我们,凡事都应从“图难”与“为大”去规划决策,从“行易”与“做细”去行动落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图难为大”之志,常怀远虑、居安思危,“行易做细”“尽精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引用了习近平主席演讲中的句子,也是《老子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意思是: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这个名句,阐释了难与易,大与细(小)的相互转化的关系。治理天下是难事大事,却必从小事做起。“中国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强调了做事要勇于突破难关,但突破的方法要从“易”“细”之事做起。其中还包含着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的道理,要摒弃浮躁与功利之心,要有宏大的顶层设计,但绝不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过,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不管是成就个人事业,还是铸就国家伟业,都应当秉持这个准则。写作时要注意围绕“难”与“易”、“大”与“细”展开辩证思考,不仅要写出其关联,还要写出由“易”到“难”、由“细”到“大”发展所需的要素。立意:1.尽精微,方能“致远大”,破难关。2.由易及难,聚细成大,方可成就伟业。3.铢积寸累,日就月将,稳步前行。2.例文:成事在人,起于微处,成于奋进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我却认为,不管是谋事还是成事,都需要人为的努力。就像欲取火种必经钻木之艰辛,必须经过一刀一斧的持之以恒、细细研磨。人生道路有易有难,只有树立高远志向,致广大而尽精微,持之以恒、着力攻坚,才能收获成事之功。成事在人,当胸怀大志,登高望远。“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图其至远”,才能高瞻远瞩,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像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和战士们一起在一棵树下歇脚,他问战士们:“站在树下能看多远?”有人回答能看到江西,也有人说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同志则认为:“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而对我们这些肩负民族未来的时代青年而言,唯有具备大视野、大格局,才有成大事之可能。成事在人,更需落实落细、积微成著,从做好小事做起。“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事都是由小及大、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中完成的。就像全国脱贫攻坚的伟大目标,必须要靠数百万驻村干部在一个个乡村、一户户贫困户才得以实现。袁隆平、屠呦呦的伟大成就,无不是在一个个小实验、一次次阅读中不断进步。俗语亦有云:“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好高骛远,而必须抓小、抓细,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成事在人,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奋进之心砥砺前行,才能成功。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征途漫漫,不奋斗无以成事;前路茫茫,不坚持无以成事。硝烟弥漫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军阀混战、日寇侵略、白色恐怖种种困难,仍未放弃,而是毅然决然地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建立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时代,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面临生活环境恶劣、科研条件落后等种种困难,仍然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终于以一己之力促成祖国快速发展,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从“两弹一星”到“一带一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路虽远,行必至;行虽难,玉汝于成。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辈青年,唯有立高远志向,尽精微之力,以砥砺奋斗之力,无惧困难之念,勇毅前行,方能收获成事之幸福与温暖,喜迎有所建树之成就感。有志者,事竟成。我辈青年,谁与争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为引语类材料。第一句“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为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第二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意思是路途即使遥远,只要你肯前行便能到达,事情即便很难,只要你肯做就能完成。这里意在强调理想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实际行动,只有当下的行动才能让我们达成目标,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付诸实际行动去做,必会有做成做好的时候。所以,前两句名言对我们如何成事的启示是,做事不要害怕遥远艰难,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世间事,行动,就简单;空想,就永远只是虚幻。第三句话意思是说:天下所有困难的事,必定是从容易的事演变而来;天下所有发生的大事,也必定是从细小的地方累积而来的。第四句话意思是说天下的一切事情,应当从大处观察,把握全局,从具体的小事做起,打好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材料后两句话都是强调,我们要从细节做起,重视每天的积累,哪怕在你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由此看来,想要成事,一方面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还有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只有不懈的奋斗才能克服路途中的困难,书写人生的华章;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杜绝好高骛远的陋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中走向成功。构思行文时,应从名言中获得启发,围绕“如何成事”展开议论。如果写成议论文,首先开篇要提出鲜明的论点,如“行动是理想的最好注脚”,然后论述实际行动对于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可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接着运用层进论证,强调在行动上不能一曝十寒,而应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可设计几个分论点,比如,一要坚定目标,持续发力;二要创新规划,分解目标,步步为营;三要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分别从目标、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充实的论证,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增强说服力。最后重申论点,以“脚踏实地,力到功成”收束全篇。立意:1.行动贵有恒,山海亦可平。2.相信前进的力量,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3.步步为营,跬步千里。4.脚踏实地奋进,力到自然功成。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复合材料的作文题。材料一是《道德经》中的名句。意思是说:天下所有困难的事,必定是从容易的事演变而来;天下所有发生的大事,也必定是从细小的地方累积而来的。材料二是《庄子》里的名句。意思是说:一个事物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变得纷繁巨大。材料三阐述了小与大、微与著、简与巨等的辩证关系。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在阐述相对的事物间的辩证关系。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小与大、简与繁、微与著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因此说,我们不能忽视小事情、小事物、小力量和一些不明显的变化等等。千里之堤可以毁在蚂蚁的洞穴之上;一片片雪花,最终也会压垮树枝。因此说,我们要重视每天的积累,哪怕在你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天积累一个单词,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个,长此以往,会有大收获。这样的道理有很多,学习是这样,工作和生活也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积累转化这个角度进行立意。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都需要我们关注,正如《伶官传序》中所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积累,不要忽视每一个成长和进步。从反面讲,每一个懒惰、疏忽、退步、漏洞也不能忽视,因为这些东西也可能会酿成大患。从写作要求来看,属于常规的材料作文要求。审读材料,找准立意之后进行写作即可。这个材料适合写成议论文,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或者是平时的生活经历进行写作。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作为素材,这样也更有说服力。立意: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长里之堤,溃于蚁穴。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4.不要忽视一片雪花的力量。4.例文:牢记使命,勇于创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今日之世界,共享潮流势不可挡,但锐意创新精神诚尤为时代所需。诚如习书记给青年的寄语: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身为青年人,我们要牢记使命,勇于创新。犹记得,鲁迅先生勇立时代浪尖,高喊:“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大国泱泱,大潮滂滂,新时代下却仍潜伏着“冷气”。何为“冷气”?我想,是曾被青年引以为傲挂在嘴边的“佛系”精神,是不愿锐意创新,只求坐享他国优秀成果的惰性心理。新时代下,吾愿摆脱“冷气”,摆脱人云亦云,摆脱尘世喧嚣,去锐意进取,去创新求变,去不断向上走。创新,我言,是在自己领域,对待那些哪怕是“侏儒中的侏儒、至小中的至小”也要将其视为“一切”的执着探索精神。君不见,南仁东放弃国外优渥机会,忘我研究“中国天眼”,实现中国航天航空领域之创新;君不见,钱锺书摆脱世俗纷扰,钻研中国文学,使中国文学领域不断突破障碍,实现创新。反观当下,中国经济建设中面临核心技术难以掌握的尴尬与僵局,而仍有不少“佛系青年”只是“葛优瘫”式坐享别人的成果,更有甚者公开批驳我大中华,于锐意创新、探索突破却无动于衷。诚然,在新时代下执着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以一无形之绳矫枉己失,以一无形之尺丈量己行。创新,从不只是以“共享”之名行“剽窃”之实,而是勇立时代浪尖、勇挡外界压力、勇担独创之大任。忆往昔,若无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懈突破,孔子“仁爱”火种何以历千年而不熄;若无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不苟且精神,屈原的香草何以至今仍芳香;若无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何以流芳百世?新时代下的我们,亦要坚持不懈地锐意突破、坚忍不拔地打开独创大门,去扛起创新的大任,去开辟创新的时代。不可否认,勇扛独创大任,需要我们牢记使命、坚韧勇敢,以一无形之思坚固己心,以一无形之秤称量己任。先辈有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作为泱泱华夏的新青年,走在中国富强进步的漫漫长路上,吾愿锐意创新,自强进步,唯愿我们的明天,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1.审材料。材料是习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寄语,共四则。第一则是说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要求青年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际遇,脚踏实地把小事当大事来干。这一则的重点在于“不惧困难,脚踏实地做事”。第二则是对青年的评价,认为青年“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认为青年应该走在“创新创造前”。这一则重点在于“活力”“创造”。第三则指出面对成败得失、顺境逆境应有的态度,应把顺境逆境当做人生的财富。第四则指出“修德”方面的要求,既追求“高远”,也要立足“平实”。四则寄语各有侧重,又有联系。2.审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结合以上材料两点或两点以上,并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作者的身份:“新时代的青年人”;“结合两点或两点以上”:考生需要找到两则或几则材料之间的连接点,然后才能行文立意,如结合第一则和第三则,可以谈当代青年面对困难、顺境逆境该有的态度,如结合二、三则来谈当代青年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活力、创造力,如结合第一、四则可以谈当代青年立志高远和踏实做事。【立意】1.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2.善待顺境,挑战逆境。3.既要求真务实,又要勇于创新。【素材】1. 青年是国家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更是国家核心技术的独创者。生长于新时代的青年,有幸享受“共享”的便捷和同时肩负独创科技的重任。且看青年科学家曹原,用石墨烯的应用荣登《自然》榜首,这是科技的力量,更是独创的力量,凭借这份独创精神,他毅然登上巨轮的甲板,以己之力,引领航行方向,为国家的创新发展领航。2.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古今能成大事者,皆为沉稳冷静之人,他们遇事不慌,处事不惊,不显山不露水,永远都是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淡定从容。认定的事情,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脚踏实地地去做,有着异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所以他们不会死死地朝着最终结果看,不像一般人那样没做一点动作就掂量比对着距离成功还有多远,久而久之看不到结果便变得浮躁起来,没有了干劲,失去了耐心。做大事者,必须戒骄戒躁,骄者一般在成功之前,而躁者通常在成功之前。急躁者,总是沉不下心做事,总想早早看到结果,最好是一步登天,可普天之下,有多少事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急躁是做事情的大忌,务必要彻底改掉这种陋习。我们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去做,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简单道理。当你选择了梦想,就意味着你要受得住寂寞,经得起摧残,这种摧残是身心的。3. 人生有如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有时风和日丽、岁月静好,有时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断考验着我们。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它们呢?我的态度是——善待顺境,挑战逆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