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学案
思维导图
重难点详解
1.世界人口分布
到2022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8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和平原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人口稀疏区:高纬度地区、湿热的亚马逊平原地区、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地区、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等。
2.人种分布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世界语言分布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等地区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俄语 欧洲的东部,亚洲的中部、北部等地区,主要是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巩固练习
下图为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
②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
③劳动力短缺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⑤居住条件差
⑥国防兵源不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⑤⑥
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3~4题。
3.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点是(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
③农业的开发历史短
④交通网络完善,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影响甲、乙两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
A.甲地区气候炎热,极端干旱 B.乙地区气候寒冷,环境恶劣
C.甲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乙地区气候湿热,不宜居住
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1月21日20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浓厚氛围里如约而至,据此回答5~6题。
5.晚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向全球华人送上了吉兔呈祥的美好祝愿,下面对春晚中中国演员体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黑直 B.鼻梁高 C.肤色黝黑 D.体毛多
6.《一带繁花一路歌》以国际化的元素,展现文明交流互鉴带给各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歌手卡罗拉·基娜莎演唱了坦桑尼亚歌曲《马莱卡》。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南部,该国居民主要为( )
A.混血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黄种人
下图为亚欧两大洲孔子学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地区孔子学院分布较少,原因可能是( )
A.与我国文化相似 B.与我国语言相同 C.该地区炎热干燥 D.该地区人口稀少
8.传播汉文化,首先要了解当地文化,尊重当地宗教信仰。乙地区孔子学院工作人员需要了解(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东港是个港口城市,位于鸭绿江入海口,濒临黄海。图1是东港中心区在1965年时的景观,图2是东港中心区在2000年时的景观,读图完成9~10题。
图1 图2
9.东港中心区在由图1发展到图2的过程中,聚落的变化是( )
A.聚落规模变小 B.由乡村发展为城市
C.道路变少 D.建筑密度变小
10.材料显示,东港聚落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人口稠密 B.土壤肥沃 C.交通便利 D.气候适宜
从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城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据此完成11~12题。
11.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有( )
①供水不足
②噪声干扰
③就医人数过多
④空气质量变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在城市化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B.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保护文化遗产是政府应该做的,和我们没有关系
13.读图1—2,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____(稠密/稀疏),其中②③是____洲南部和东部,④是____洲东南部。
(2)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人口分布在____地区,按纬度来说,世界约有80%的人口分布在____纬度地区。
(3)⑤⑥⑦三地人口____(稠密/稀疏),其原因各不相同:⑦的原因是____。
(4)①地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____。
1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受气候影响,A地传统民居可能是图中的____(填①或②)。
(2)A、B、C、D、E五地中,终年高温多雨的是____地,终年寒冷干燥的是____地,影响两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B、D、E三地中,夏季雨量最多的是____地,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地,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地,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故选D。
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非洲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欧洲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农业的开发历史悠久;交通网络完善,交通便利。故选C。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气候高寒,环境恶劣,海拔高,空气稀薄;乙地区为撒哈拉沙漠地区,该地区气候炎热,极端干旱;气候湿热是热带雨林气候区的特点。故选C。
5.答案:A
解析:我国居民属黄色人种,肤色呈黄色或黄棕色,头发又黑又直,鼻梁中等高度,体毛较少。故选A。
6.答案:C
解析: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南部,居民主要为黑色人种。故选C。
7.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即西伯利亚地区,使用俄语,与我国文化、语言不同,A、B错误;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C错误,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该地区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故工作人员应了解基督教文化。故选C。
9.答案:B
解析:东港中心区在由图1发展到图2的过程中,聚落规模变大、道路变多、建筑密度变大,由乡村发展为城市。故选B。
10.答案:C
解析:东港是个港口城市,位于鸭绿江入海口,濒临黄海。材料显示,东港聚落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运输便利。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①住房紧张,②交通拥挤,③就医人数过多等资源、环境问题,A正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会有更多空气污染,④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见证,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A、B、C正确,D错误。故选D。
13.答案:(1)稠密;亚;北美
(2)平原;中低
(3)稀疏;纬度高,气候寒冷。
(4)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
解析:(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密度较高,人口稠密,其中①是欧洲西部,②③是亚洲南部和东部,④是北美洲东南部。
(2)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人口分布在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比较平坦;按纬度来说,世界约有80%的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该地区气候比较温和。
(3)⑤⑥⑦三地人口密度较低,人口稀疏,其原因各不相同;⑦地位于北冰洋沿岸,该地人口稀疏的原因是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活动。
(4)①地为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劳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变慢;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国防兵力不足,不利于国防安全等。
14.答案:(1)①
(2)A;C;纬度位置
(3)B;D;E;海陆位置
解析:(1)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影响,A地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民居可能是图中的①即高脚屋,适宜气候湿热的地区。
(2)读图可知,A、B、C、D、E五地中,终年高温多雨的是A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寒冷干燥的是C地,属于寒带气候。由于两地纬度不同,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3)由图可知,B、D、E三地中,夏季雨量最多的是B地(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最少的是D地(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E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