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课题 延续文化血脉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本课为 2 课时
内容分析 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我们倡导的文明,以道路选择、理论指引、制度建构、文化传承追求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需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本课主题关键词是“文化”,是第三单元的开篇一课。作为“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中的“精神文明”,挖掘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继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主要探究如何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向前发展。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对中国风有一定的认同;同时学生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坚定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文化自信,传承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用教材序言内容“来者落地生根,去者叶落归根”,引入本课“寻根中华文化”。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体会教材编写者每一句话的用意。
新课讲授 一、中华文化根 悟中华文化 环节一: 【教师活动】播放抖音视频《亚运开幕式绝美瞬间》,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谈从视频中了解到的和生活中了解到的中华文化的内容。 【教师引导】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容进行归类,从而得出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教师引导】从学生总结出的内容中,引导学生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教师继续追问:这样的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学生同桌讨论后,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出示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完善课堂笔记: 1.中华文化是怎样创造的?特点是什么?P59 (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环节二: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从视频中的文化元素历经千年而仍然光彩夺目,思考: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 中华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环节三: 【教师引导】从上面讲解、归纳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程中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表现?P60 (1)重要性: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表现: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环节四: 【教师引导】从前面所讲内容中,引导学生归纳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自我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 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⑤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补充: (▲“我们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教师引导】你知道这些名字背后的“文化”典故吗?给同学们说一说。并想一想我们取名字为什么能这么“浪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举手回答、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这些航天器命名都是来自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之所谓能够取这样浪漫的名字,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杭州亚运吉祥物“江南忆”: “江南忆”组合的名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分别代表杭州的三大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和西湖。宸宸的名字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头顶钱江潮,额头嵌以拱宸桥的图案。琮琮来自良渚古城遗址,最具代表性的礼器玉琮,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象征着良渚人的信仰。莲莲代表世界遗产西湖,以三潭印月为顶,色彩鲜亮,晶莹柔润,既体现了波光粼粼的水浪,也延续了宋代瓷器的质感,其主色调取自天青色瓷器。) 立文化自信 环节五: 【教师引导】观察杭州亚运会9个中国风细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满满的中国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这些中国风,无一不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这些内容,既是沉淀在中国人骨子里“文化根”,也是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无比自信。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5.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61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环节六: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回顾第一个视频,同时阅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材料。 【教师提问】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6.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P62(怎么办)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环节七: 【教师追问】刚才大家归纳的做法实施的主体是谁?引出:作为国家公民的我们,在坚定文化自信上能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7、公民应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1)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结合时代需要,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宣传,积极参与各类有益的文化活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自信心和自豪感。 (3)敢于同破坏中华文化的行为作斗争,为我国文化建设做贡献。 二、美德万年长 环节一:【教师引导】通过观看传统美德的图片资料,思考传统美德的内容和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是什么) (1)特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环节二:【教师引导】通过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相关视频和材料。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P62(为什么)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环节三:【教师引导】通过观看践行传统美德的漫画和材料。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3.我们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青少年、怎么办)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传统文化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无论时间、地点、空间,我们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影响。课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传统文化,以及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对比其他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前面视频里的良渚玉琮等传统器物在新时期依然焕发生机,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品格。同时结合历史上南北融合的事例,得出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还可以“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进行解读,类似的案例还有亚运奖牌“湖山”的设计理念等 前面这么多案例和环节都向学生展示了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和巨大魅力。此环节要深入思考,当伟大的中华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时,就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部分是对前面几个环节的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案例,总结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杭州亚运会开幕式9个中国风细节的感悟,引导学生感受文化自信的表现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表现。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这段话非常重要,经常作为中考材料题的答案。所以在解读的时候,注意每个小短句都要认真剖析。 所有的措施最后都在落实到人身上。公民的做法更能体现当代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态度。所以在这儿设置了公民的具体做法一问。让学生明确自己具体应该怎么做。 本节课内容较多,此部分开始可以作为第二课时。本部分不需要做过多的扩展,只需要讲清教材内容就行。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较多,教师引导学生从先进事迹中谈感悟,从而从先进人物身上学美德。 此部分讨论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能够体现践行的一些好想法,好主意,都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索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了解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这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资本。我们要在传承中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向前进。
课堂练习 见课件
板书设计 悟中华文化: 立文化自信: 传美德 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形成 文化自信的内涵 美德的内容: 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文化自信的原因 美德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 文化自信的做法(国家) 如何传美德: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的做法(公民)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重在要学生身体力行。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较多、较细,学生基本能自我读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大量的事例,让学生从中体悟文化和美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传承文化和美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