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三框,本课主要包括两目,第一目是“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第二目是“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是继前两框对法律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对生活中遇到非法侵害时和遇到违法犯罪时应该采取何种行动,要求学生了解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明确诉讼的含义、重要性和类型以及为何和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行为。2.【学情分析】由于中学生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终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学生急需了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保证他们的人格尊严等各种权利,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本课设计采取身边的权益受到侵害的例子,设置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侵权行为、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行为。3.【教学目标】法治观念:通过维权案例和应对违法犯罪的情境探究,明确维权的方法,应对违法犯罪的态度,增强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年的意识。健全人格: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应对违法犯罪的能力。责任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做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教学难点: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5.【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6.【设计思路】本课分为两目,在第一目“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中采用一个真实的维权案例贯穿一目,即“买到发霉的食物”通过一步步的分析维权之路,明确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法律机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这里要着重讲解一下诉讼途径;在第二目“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中通过一个情境和一个新闻来明确为何和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行为,明确可以见义勇为,但更提倡见义智为,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尊重者和坚定捍卫者。7.【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案例:上课之前呢,老师想问问大家平常买东西是不是买到过过期或者变质的食物呢?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没错,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我十一假期遇到了什么事情?我和家人准备来个周边游,所以前一天晚上到家门口的烘焙店去买了些面包,准备作为路上的食物,共支付了55.8元。在食用时,发现有一包里的面包味道不对,一看才发现发霉了,看了生产日期确实是昨天的,保质期三天。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真实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以身试法,引入主题。教师提问: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教师过渡:没错!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善用法律!二、新课讲授生活中,如何善用法律?1.求助有路,晓维权之途2.维权有法,觉诉讼之径3.斗争有方,行智勇之策目标导学一:1.求助有路,晓维权之途1.教师点题总结:正如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那样,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忍气吞声或者打击报复都是不可取的行为。2.教师过渡:我知道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商家具体违反了哪些法律,我该如何做呢?可真是头大,没有一点头绪.....教师提问:应该如何及时获得相关的法律信息呢?你能为我提供一些建议吗?(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教师总结: 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详细讲解: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材料展示:我通过与商家协商,双方也没能达成一致意见。随即分别拨打12345、12315、12331等电话投诉此事,但因节假日期间,投诉暂不处理,要顺延至工作日后,我该怎么办?终于在十天等待之后,投诉有了回应,市场监管部门回应已到商家进行检查,未发现此类安全问题,说他们也无法解决 。教师提问: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教师总结: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目标导学二:维权有法,觉诉讼之径4.材料展示:针对买到保质期内发霉食物一事,我思考如果将该商家告上法庭,要求判定该商店赔偿我的损失,共计1000元。教师讲解:那么采取的就是刚才我们说到的诉讼。①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②重要性/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③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详细讲解诉讼的类型,用材料辨析)知识梳理1.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做)5.材料展示:案例·后续:针对买到保质期内发霉食物一事,我并没有真的告上法庭。后来,我与食品监管部门及消协沟通中,强调虽然他们没有证据,但我有证据,他们有责任处理,可以组织与商家进行调解,法律授予他们职权他们应当为,否则就是懒政不作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食品损失+补偿共计500元。教师过渡:你觉得我为什么能维权成功?这给我们什么启示?那么我们知道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接下里我们来看看当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目标导学三:斗争有方,行智勇之策1.情境探究:你家隔壁搬来了一户新租户,你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总是显得神神秘秘。有一天你悄悄观察了屋内的情况,发现他们屋里放了几十台手机和十几台电脑,正利用手机、电脑与外界联系,你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设计意图:通过贴近生活的违法犯罪行为设置,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教师提问:你会做何选择—管还是不管?(选择1:少管闲事,少操心,又没骗到我头上!以免惹祸上身!选择2:得管啊,不然那么人的利益会受损,而且他们是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人人都不管,何来美好和谐社会?)教师总结: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见义勇为是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教师提问:那么我们该如何管呢?(选择1:开门大喝一声!你们在干什么!选择2:偷偷拍照留下证据,报警,让警察来管!)教师总结:③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教师提问:那么有的同学在见义勇为时,肯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我在同犯罪分子搏斗的过程中,出于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目的造成犯罪分子受伤甚至死亡的需要承担责任吗?教师过渡:所以说尽管我们提倡见义勇为,但是我们更提倡见义智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个中学生见义勇为的例子——14岁的女生小龙在路上见到醉汉彭某无故殴打一名老人,她拍下视频留下证据并及时报警,随后上前劝阻。不料,对方却用拳头打伤了小龙的嘴部,造成小龙上下两颗牙齿被打崩,但小龙仍勇敢向前,和同校的一名男同学一起协助民警将彭某抓获,小龙后获见义勇为证书。教师提问:你赞同小龙的行为吗?她的行为是否有不可取之处?提示:对初中女生小龙来说,路遇醉酒男子殴打老人,她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旁边走过,而是拍下视频留下证据并及时报警,这一做法非常值得称道。但其后来上前制止的做法就不那么值得提倡了,因为醉酒男子已经完全处于情绪失控状态,小龙的劝阻不但没有奏效,反而被对方一拳打在脸上,致使两颗牙齿当场崩落。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第十二条规定,口腔损伤中牙齿脱落或者折断2枚以上的构成轻伤。醉酒打人者被刑拘属咎由自取,但见义勇为的初中女生小龙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对像小龙这样的未成年人来说,其本身就是受监护的对象,在自救或救人方面都缺乏经验和能力,盲目的见义勇为可能会导致受到伤害。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碰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应当是打110向警察求救,有人受伤的时候打120急救车电话,而遇到火情拨打的是119。保护好自己,向专业的人求救,而不是自己冲上去与歹徒较量,这样的见义智为才是更值得提倡的。据此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有勇有谋的应对违法犯罪行为?教师总结:①当国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斗争。③掌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例如拨打110报警电话;争取成人的帮助;巧妙周旋等。④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明确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善于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有勇有违应对!四、板书设计五、随堂练习1.(2022 浙江余姚期末)2022年12月4日是第9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22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某校开展了“法律在我心中”普法宣传活动,其中一项活动围绕“遇到侵害依法求助”这一主题展开,下列观点最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遇到非法侵害时不要轻易诉诸法律,尽量先私下和解,不得已时再诉诸法律B.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这是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C.无论受到何种非法侵害,都应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D.遇到非法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2022 广东阶段性检测)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和肢体伤害……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应该( )A.委曲求全,善于忍让B.机智应对,依法维权C.以牙还牙,以暴制暴D.加强监管,严格执法3.(2022 重庆万州区期末)国泰于法正,民安于律清。在全国法制宣传日当天,某校特邀辖区派出所民警到校开展法治教育讲座,民警讲述了以下案例,引发同学们议论。请你阅读案例,并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法治故事·暴力小孩】15岁的中学生李磊原本品学兼优,但时常遭受他人的欺凌,一直默默忍受。一次同学生日聚会上,他认识了个社会上的“好朋友”,说可以“关照”他。自此以后,李磊经常偷偷地把管制刀具带到学校,时不时拿出来恐吓同学,自己却觉得没什么大碍,为了和社会上的“好朋友”搞好关系,他经常夜不归宿,跟“朋友”一起喝酒、去网吧打游戏……后来,因在网吧与人发生口角,李磊把对方打成重伤。最终,李磊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 4 年。根据【法治故事·暴力小孩】的内容,谈谈你对案例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