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6.2师生交往 课时 1 授课时间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背景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经历着由“向师性”向“独立性”转变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学生开始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有些学生能很好地处理和老师的关系,有些学生则不能正确理解和体谅老师,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建立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实现教学相长,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古语翻译和案例分析,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和作用,学会用真诚的态度,积极与老师沟通,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学生通过情景分析和小组讨论,能够说出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培养尊重老师、理解、热爱老师的情感。学习 重难点 重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难点:“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一(教学相长)(检测目标1:理解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并学会如何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和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完成学习任务二(亦师亦友)(检测目标2:知道怎么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所需条件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名人传记、新闻速览、电影素材等)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学习内容、分组搜集整理名人事例、课上保持精神饱满板书设计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辅助环节: 导入新课: 《最美的平凡》里的师生关系 视频材料中王金良老师不顾山路艰辛每天五点起床,坚持每天步行30公里给学生分发作业,讲课。不仅早上这样,王老师下午又要走30公里的山路收作业回家批阅。因为王老师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他们没有智能手机,即使有网课学生们也都没条件听。因此王老师选了七个地点在收作业时给学生讲解前一天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每天下午三点出发回到家时却是深夜....王老师为了同学们不落下功课不怕辛苦,一心只想着孩子们。 设问:你喜欢这样的师生关系吗?说说原因。 生:略 师: 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关心、和谐美好的关系总是让我们向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和老师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设计意图】热播剧导入,使老话题具有了一定的新意,调查学生的态度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期待。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主学习教材p66--69页内容,边读边画。 〖评价标准〗七分钟后,逻辑清晰,声音洪亮的回答出自学指导中的第1,2题。 1:教学相长的内涵 2: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 任务一:教学相长的含义? 【活动一】:视频分析,读经典,寻起源 师:第一部分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当我们说教学相长的时候究竟在说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词的出处。 虽有嘉肴,弗食不如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 学记》 设问:从这段论述中,你能读出什么是教学相长吗? 生:略 【教师点拨】师:教学相长最初指教和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学习不能仅仅输入,还要通过输出,也就是教别人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而今天教学相长往往指的是师生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状态: 【友情提示】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的“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学记名篇解读教学相长,一方面比较容易理解,一方面有一定的说服力。 【活动二】情景分析一 【活动设计】 初中生小明,买了许多参考书和练习题,认为靠辅导书就能学好习。上课时也不认真听讲、不参与课堂,不懂的问题也不问老师。 结果,半年后他的成绩退步很多,性格也变得孤僻。 设问:结合P66 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小明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思想上,行动上) 生:略 【教师点拨】师:从小明的做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明没有和老师互动交流,更没有跟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走。所以导致最后成绩退步,性格孤僻。所以日常生活学习中对于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要...... 【友情提示】二:怎样实现教学相长? 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的相互交流。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经典故事,启发学生要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并不是不尊重老师,而且是老师期望看到的。 情景分析二 【活动设计】数学课上,李老师正在讲二元一次方程,同学们听的聚精会神,讲着讲着,小奇突然发现这道题爸爸讲过,于是他立刻站起来,指着黑板说:“老师,明明有更简单的方法,我现在就上去给你讲。”话音未落,小奇就朝讲台冲去。 1.你觉得小奇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2.请你给小奇提一些建议? 二:怎样实现教学相长? 【友情提示】② 真诚、恰当、及时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活动设计】情景分析三 小奇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拿自己写的小说请语文老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一次数学课时,小奇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设问:小奇被表扬和批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和数学老师的批评? 生:略 【友情提示】教师总结: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表扬和批评的内容上,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④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生:略 师: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是什么)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是什么)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设计意图】表扬和批评是老师常用的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实践意义突出,因此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亦师亦友 师:你认为什么是亦师亦友? 生:略 师:学生乐于学,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活动三】P68 王亚南的故事 1. 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不喜欢的老师? 生:略 【友情提示】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王亚南因为尊重老师,才从老师那里汲取了对自己有价值的观念和做法。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我们对老师没有最起码的尊重,我们就无法发现老师身上有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案例,充分体现尊重老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尊重。 【活动四】亦师亦友我践行 1.分享记忆中被老师帮助和关心的瞬间?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2.你曾主动帮助和关心过老师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略 师:小结:怎样与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友情提示】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③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环节三:走进生活 在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你会怎么做? 1:见到老师: 2:老师同我们谈话时: 3:上下楼梯: 4:老师批评我们时: 环节四:学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理解到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指: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当 堂 检 测 指向目标一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言听计从,因为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B.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C.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观点和见解 D.与老师分享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指向目标三:2.冰心曾说过:“我说的既不是‘尊师’,也不是‘爱生’,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这里着重强调的是( ) A.尊师和爱生都是不必要的 B.师生是朋友,不需要互相尊重 C.真正的朋友应宽容、理解 D.应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指向目标二3.材料分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是,当前教育界,批评学生已成雷区,老师不仅不能批评学生,甚至惹不起学生,一些学生屡教不改,口头批评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耳旁风,话说重了可能就会导致某些家长向学校甚至教育局告状…… (1):对于老师的批评,你是如何认识的? ①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②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背诵任务: 1:(检测目标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检测目标2)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作 业 内 容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助学65页素养演练选择题1—5题。 要求:独立、工整并能够阐明选项中错误的理由。一 致 性 本节课尝试运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目标设定与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评价手段多样,形式新颖,教学效果较好。学 后 反 思 本节课两部分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可以看作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师生关系的特点。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什么是亦师亦友和教学相长,也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和老师之间有这种良好的状态。即便目前还没有,这也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