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之内心独白专项指导(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之内心独白专项指导(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考小说阅读之内心独白专项指导
《老人与海》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这些独白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
作用 ①这些独白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
②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老人在大海中独自与大鱼、鲨鱼、海洋斗争,通过独白展示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老人硬汉形象,突出桑地亚哥重压下依旧坚强、精神上永不可被战胜的主题。
独白式心理描写
(一)分类:
①直接内心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超然客公众号
②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③无所不知的描写
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
④戏剧性独白
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像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二)运用独白式心理描写的三原则
①应写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内心独白。
②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出现时,才伴之以必要的内心独白。
③内心独白,要努力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变化过程。
思考4:找到文中描写圣地亚哥的语句,分析其手法,并概括所描绘的形象特征。
原文 手法 形象特征
(4段)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鱼叉,系紧绳子。 动作、神态 沉着冷静
(5段)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制服他。 心理 清醒自信
(12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语言、心理 永不言败、刚毅
(13段)“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语言、心理 敢于担当,直面问题
(15段)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语言、心理 真实、乐观积极
(35段) 他那褐色……老人把绑……(36段)老头放松了帆脚索,让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 动作描写 沉着机智勇敢
(34段)“呀!”老头儿说“加拉诺,来吧,加拉诺鲨。” 语言、心理 无所畏惧
内心独白的作用
1.内心独白是人物心理的直接而真实的坦露
内心独白可以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状态。从外部去了解并表现一个人物,确实很难;特别是体察人物内心,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给人物坦露内心隐秘的机会,叫他自己表现自己,就容易得多了。那种不加任何限制的、任由人物作主的意识流动,是人物灵魂的不由自主地、毫无保留地展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物的浅层次心理,是容易把握的;而那些深藏人物心底的潜意识,则需要通过特殊方式去挖掘。内心独白,正是这种有力的表现方式。
《尤利西斯》第三章,写了斯蒂芬在海岸边的遐想。这里用了自由联想,也用了内心独白。他想到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人类世世代代的生死繁衍、以及艺术怎样才能保持永恒。他苦思冥想,在内心里自言自语:“莫非我正沿着沙丘走向永恒?”“我听见了,节奏完全按四音部句的抑扬格来行进。”“倘若我睁开眼睛,我就将永远呆在漆黑一团的不透明体中了。”“瞧吧,没有你,也照样一直存在着,以迨永远,及世之世。”“我也是在罪恶的黑暗中孕育出的。”这些,都写他探索生命与世界的奥秘,但却不得其解;独白,寄托他茫然的惶惑感和深沉的孤独感。超然客公众号
2.内心独白可以表现社会潜意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物的一切都打上历史社会的烙印。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会影响那一时代、某一特定国度、特定民族的人们的思想情绪;这种影响是缓慢积累的,潜移默化的,科学术语称之为“社会潜意识”。社会潜意识,虽然细微、隐蔽,但却强韧、恒久。从它的表现,可以把握历史社会的发展轨迹,也可以找到不同人物特定心理的根基。
《尤利西斯》中的三个人物形象,看去平庸卑琐,但却有很深的根基。侯维瑞先生认为:“《尤利西斯》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所要表现的,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全部生活和全部历史:布卢姆的庸人主义、斯蒂芬的虚无主义和莫莉的肉欲主义,正是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既为精神或意识,它必然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看来,布卢姆等人的潜在意识,都体现了当时西方社会某类人的集体潜意识。
3.内心独白能够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由他的全部举止言行体现出来。人物做什么,能够看出他的为人;人物想什么,更能显示他的秉性。口是心非,是心揭了老底;暗中盘算,心底的话语,才是真正的动机。人物形于外的言行,常常可以作假;而那随时随地的心底的应答,却是真而又真。
《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他性格中卑怯的一面,在下列活动中的内心独白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看见正准备去和他妻子幽会的波伊岚,他却处处回避:超然客公众号
布卢姆先生来到基戴街。首先我必须。图书馆。阳光下的草帽。棕黄色的皮鞋。折边的西装裤。是他。是他。他的心轻轻地砰砰作响。往右。博物馆。女神。他转向右边。是他吗?十有八九。不要看。我的脸发烧。我为什么?
这些内心独白,由于用了短句,恰好表现了布卢姆心烦意乱的情态。
4.内心独白可以抒发情理
人物的内心世界,固然可以随时随地流露,但那只不过是对局部个别事物的反应。这一切都有它的根基,即年长日久形成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整个系统。这种心灵的总体的表现,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有全面的展示。所以,人物有时会找机会把内在的含蕴强烈而系统地抒发出来。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作者退出小说”,其实,又怎能如此呢?小说家写小说,不可能离开小说。他只不过不明显露面罢了;在幕后牵线的,还是他这个主宰者。直接阐发不太方便,那就借人物之口宣泄吧。所以,在这类作品中,发自人物或发自作者的强烈抒发,是经常出现的。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第五章中,写了斯蒂芬的决心:
我决不会为我不再信仰的事业去效力,无论你把它称作我的家庭、我的祖国还是我的宗教。我将以某一种生活方式或艺术来尽情地、充分地抒发我的热情……”“啊,生活,我将去千百次地接触经验的现实,在我灵魂的熔炉中锻造出我的民族尚未创造出来的良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