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纪念白求恩》叙议结合理思路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叙议结合理思路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三单元
《纪念白求恩》
叙议结合理思路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不远万里,你带来和平的希望;出生入死,你拯救战争的创伤;生生不息,你走在英雄的路上;永永远远,你在我们心上。”这首歌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怀念,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读写写
冀( ) 派遣( )  殉职( ) 动机 狭隘( ) 极端( ) 热忱( )
冷清( ) 纯粹( ) 佩服( )
高明( ) 鄙薄( ) 出路
拈轻怕重( )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
精益求精( ) 见异思迁( )毫不利己

qiǎn
xùn
ài
duān
chén
qīnɡ
cuì
pèi
mínɡ

niān

rén
jīnɡ
qiān
河北的简称。
字形易错。
多音字
tiāo( )
tiǎo( )

挑剔
挑战
( )鄙薄( )薄饼( )薄荷

báo


【串句记忆法】她小小年纪便承担( )起了帮妈妈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的重担( )。
dān
dàn
仅在“薄荷”中读“bò”。
形近字
粹( )纯粹
瘁( )鞠躬尽瘁
猝( )猝不及防
萃( )萃取
cuì
cuì

cuì
隘( )狭隘
溢( )溢出
àì



冀( )希冀
翼( )小心翼翼
指小心谨慎、尽心竭力地做贡献。
殉( )殉职
徇( )徇私舞弊
询( )询问
xùn
xùn
xún
遣( )派遣
谴( )谴责
qiǎn
qiǎn
顺从,曲从。
A.狭隘
B.殉职
C.拈轻怕重
D.热忱
E.极端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
表示程度极深。( )
热情。忱,情意。( )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
重点词义
用于在职人员。
反义词:豁达
贬义词,不要理解为“抓捏具体的东西”。
B
A
E
D
C
A.见异思迁 B.漠不关心 C.麻木不仁 D.精益求精
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
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 )
B
C
D
A
以人或事物为对象,不可用于形容“漫不经心的态度”。
仁,感觉灵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词。
词语巧辨
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相同点 都有表示反应冷淡之意。
不同点 “麻木不仁”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使用对象可以是人、事、物。
“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使用对象只能是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
辨 析 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     )。
这种对他人漠不关心、(      )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无动于衷
麻木不仁
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
写作背景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写作背景
白求恩医生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1939年11月12日因细菌感染在河北唐县逝世。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悼念国际友人白求恩,毛泽东同志赠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在半个月后,他又写成这篇意义重大的纪念文章。初稿写于1939年12月21日,发表在延安刊物《党的工作》上。原题为《学习白求恩》,后改为《纪念白求恩》。
1.通过互联网及资料搜集,了解1939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和白求恩大夫的事迹。
2.根据阅读材料和搜集的资料,准备一个关于白求恩的小故事,准备上课交流。
交流白求恩的故事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分类、血型鉴定、配血试验、血液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地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1938年,疯狂的日军不断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不断逃离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但有一个人却率领着一支医疗队“逆行”前往中国。他工作极其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1.默读勾画,分析性格。
请用3分钟默读全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回答问题: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顾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默读提示:注意勾画文章每段的关键语句,特别是表现人物品质的词句。
整体感知
第1段,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他是一个毫无利己主义的人。
第2段,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人民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忧的人。
第3段,作者赞美白求恩同志高超的医术,他是一个有高超医术并且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
2.再次默读,思考问题。
本文写于1939年12月21日,原文标题为《学习白求恩》,在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你认为“学习”与“纪念”哪个词更符合当时毛泽东写本文的初衷?
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关注文章各语段反复出现或意思相近的句子,同时回忆课前搜索的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1939年,抗战正处于艰苦卓绝的时候,从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来看,学习白求恩大夫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着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1段)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1段)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第2段)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第2段)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第4段)
我认为“学习”更符合作者写本文时的初衷,因为文中多次出现“学习”这个词语,作者在各段从不同的角度赞美白求恩大夫,而且在文中也指出了队伍中一些人身上的间题。从中看出,作者作为共产党领袖,希望所有同志能够学习白求恩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认为“纪念”更符合作者写本文时的初衷,因为白求恩大夫是为了中国人民而牺牲的,他身上的崇高品质让人难忘,“纪念”这个词更体现作者的痛惜与缅怀之情。尤其是在文章结尾,作者也表露出自己与白求恩大夫只见过一面的深深遗憾之情。
课文第2、3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完成下表,并分析运用对比的表达效果。
精读探究
对比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对比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不少的人”在对工作的态度、对同志和人民的态度、对工作的要求上,都与白求恩同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品质;另一方面,作者也站在共产党领导人的角度,对于队伍中出现的不好现象深表担忧,借此表明对共产党员们的期望,希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以白求恩大夫为榜样。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经典的纪念性文章,作者的思路清晰,叙述议论有条有理。阅读课文,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本文作者写作思路的选项,并说明作者这样设计的好处。
A.①议论②叙述③赞颂
B.①议论②赞颂③叙述
C.①叙述②赞颂③议论
D.①叙述②议论③赞颂
总结思路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再议论,最后赞颂。先叙述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战的事迹,再论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处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表达痛惜之情,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这样的写作思路能让文章条理更清晰,逻辑更严谨。
叙议结合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运用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来记叙白求恩的事迹,评价白求恩的精神,批评党内不良倾向,号召每一位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学习。请你试着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段话。
写作指导
“叙”就是记叙,包括记人、叙事;“议”就是对人、事的好坏、是非等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二者相结合,可以充分抒发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叙议结合主要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形式。运用叙议结合手法时注意:叙述事实要充分,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要针对所叙述的人或事,恰当且精练。
写作示范
2020年3月25日,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医学专家召开了中欧抗疫交流直播会。会上,钟南山院士、李时悦教授等中国专家分享了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宝贵经验。钟老等人身上闪耀着可贵的科学品质,也展示了中国人的世界担当。全球疫情肆虐,中国从未袖手旁观,而是不遗余力地为世界各国提供支持。疫情之下,命运与共,唯有团结协作,才能打赢这场全人类的战争。
先叙后议,从三个层面议论,由钟老等人的精神品质到中国抗疫的大国精神,再到全人类共同团结,层层深入,升华主题。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