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敬畏生命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敬畏生命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8.2敬畏生命 课时 1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背景分析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中存在的消极价值观和人生观易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对生命的敬畏;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能谨慎处理生命关系、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通过视频欣赏、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和意义,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
学习 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说明生命是坚强的、神圣的,也是脆弱的、艰难的,让学生懂得敬畏生命; 难点:通过情景设置、探究与分享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敬畏生命。
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一(生命至上)(检测目标1) 完成学习任务二(休戚与共)(检测目标2)
所需条件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学习内容、课上保持精神饱满
板书设计 8.2敬畏生命 生命至上 怎样理解生命至上? 休戚与共 怎样做到休戚与共?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辅助环节: 导入新课:展示清明祭祖、国家公祭日、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问:为什么国家要设立这些纪念日? (多媒体展示图片) 对祖先和烈士的追思,对遇难者的追悼,都体现了我们对生命的敬重,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让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敬畏生命》。 示标示导: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主学习教材P93-98页内容,边读边划。 【评价标准】七分钟后,逻辑清晰,声音洪亮的回答出自学指导中的第2题。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怎样理解生命至上?)(指向学习目标1) 2.怎样敬畏生命?(怎样做到休戚与共?)(指向学习目标2、3) (三)、班内质疑: 学习任务一、生命至上 探究活动一:探究与分享 解释一下“敬畏”的词语,“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思考: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挽救每一个生命值得吗?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救援过程、马航MH370的救援花费)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显示,世界上每秒有1.8人死亡,也就是每分钟有106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是152640人,一年就是55713600人。这体现了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汶川地震幸存者,在艰难的地震环境中仍生存着。这体现了生命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多媒体展示图片) 生命至上: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新闻:凉山火灾事件,最美逆行者。 (多媒体播放视频,新闻回顾) 小组合作探究课本P95,“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结合现实“如果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友情提示: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②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③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④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学习任务二、休戚与共 探究活动二:组图欣赏与分析 1.问:你能解释一下“休戚与共”的含义吗? 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那么我们怎么做到敬畏生命呢?是做到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多媒体展示,休戚与共图片) 2. 阅读课本P96探究与分享,思考:作为一个生命我们该怎样好好活着? 敬畏生命,对自己生命珍惜,对他人生命关怀,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3.说一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漠视生命的行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吸毒、虐待动物等等)又有哪些尊重、关注生命的行为?(让座、看望老人、帮助同学等等) 4.生命学家,史怀泽说过:“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多媒体展示活动环节)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展示孟子的道德潜能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友情提示:如何敬畏生命? 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②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③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四)、学习总结: 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或者体会; 知识上: 能力上: 价值观上:
学 习 过 程
当 堂 检 测 1、(检测目标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我们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B.当我们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时我们会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 C.生命至上,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D.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检测目标2)生命哲学家史怀泽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这表明 ( ) A.我们要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B.我们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不要关心他人的生命 C.我们不要关心自己的生命,只关心他人的生命 D.我们是未成年人,关爱生命与我们无关 3、(检测目标3)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关于帮助他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们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积极帮助他人  ②在自己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可借助别人与社会的力量  ③不要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  ④他人生命与自己休戚相关,要自觉、自愿地帮助他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背诵任务: 1:(检测目标1) 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2:(检测目标2、3) 如何敬畏生命?
作 业 内 容 《新课程助学》P93-95素养演练
一 致 性 本节课尝试运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目标设定与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评价手段采取做检测题、背诵记忆、随机抽查等形式,教学效果较好。
学 后 反 思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心理发展还处在一个半幼稚和半成熟的时期,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本框内容分为两目——生命至上,休戚与共。通过《生命至上》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敬畏生命的情怀,懂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通过《休戚与共》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生命的休戚与共的关系,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