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家的意味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家的意味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7.1家的意味 课时 1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背景分析 本框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美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履行法律义务。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传承中华家庭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能力,养成关爱家人的意识,增强孝亲敬长的行为动力; 3.通过学生分享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勇于承担责任。
学习 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家的认识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家的意义; 难点:从“家”文化谈起,让学生从“家”文化中发现“孝”,意识到尽孝在当下,学会用实际行动来尽孝。
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一(生命的居所)(检测目标1) 完成学习任务二(中国人的“家”)(检测目标2)
所需条件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亲情故事、礼物盒、卡片等)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学习内容、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课上保持精神饱满
板书设计 身心寄居之所 生命的居所 心灵的港湾 家的意味 生活共同体 中国人的“家” 孝亲敬长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辅助环节: 导入新课: 师:播放视频《我想有个家》,通过音乐带着学生走进本节课。 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么样的?那么,家是什么?你想拥有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些什么?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话题--家的意味 示标示导: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主学习教材P71-75页内容,边读边划。 【评价标准】七分钟后,逻辑清晰,声音洪亮的回答出自学指导中的第2、4、5题。 家庭的含义是什么?(指向学习目标1) 家的意义是什么?(指向学习目标1) 3.如何理解中国人心中的“家”?(指向学习目标2) 4.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指向学习目标2) 5.我们如何孝亲敬长?(指向学习目标3) (三)、班内质疑: 学习任务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活动一:家庭的含义 师:想家,似乎是每个人都有的情感。同学们,那你们什么时候会特别容易想家呢? 生:受委屈的时候;生病;饿;心累;分享荣誉的时候。 师:的确,生活中很多情况会想到家。我们在学校也经常会说会想家,想家想家,那到底什么是家呢? 教师点拨:“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那座房子就是我家。”“回家吃饭喽!”“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家是······ 生:家是地域;住所;避风港;港湾;灯塔;吃饭的地方;一群人。 师:一群人?那你介绍一下你们家中的这一群人吗? 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妹妹。 师:那你能说一下你的爸爸妈妈之间是通过什么程序组合成为一家人的吗?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怎么成为一家人的吗? 生:婚姻;血缘 师:那如果一对夫妻没有孩子,去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呢?家庭离异以后重新组合的家庭是什么家庭呢? 生:收养;重组再婚。 所以我们发现家庭关系可以确立为以上四种情形。那么你能给家庭下一个定义吗? 友情提示:家庭的含义:家庭是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组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师: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了很多功能。我们通过家有儿女的对话来了解一下。 提示:经济;教育;休闲娱乐;生育;抚养和赡养;情感交流功能。 师:感谢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和亲情的播撒,感情的投入以及物质的保证,未来的期许和现实的教育。父母真的付出了很多,才换来了我们无忧无虑的今天坐在教室享受教育资源的安逸。 那么,家对我们来说是什么呢? 探究活动二:家的作用 师:说文解字中说,家,居也。什么意思? 生:家是居住的地方。 师:底下我放了一张象形字的图片?知道是什么字吗?什么意思呢? 生:家字 师:古代生产力低下,而猪繁衍快,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养猪,慢慢的,有猪的地方便是有人家的地方。家是安全的、稳定的住所。可避风雨,食能果腹。 友情提示: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师:一个富豪有豪宅可是却所没有家,一个流浪的人找到自己的女儿却说自己又找到了家,为什么?一起看一下这两则小故事(课本感悟阅读) 友情提示:家是心灵的港湾。 学习任务二、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探究活动三:理解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师:在中国,家有着更加浓厚更加独特的蕴味。有一个特殊的节日,特别能体现回家的心情,无论多远、多忙,也要赶着回家。这个节日是春节(学生答),提到春节,不得不说的是春运潮。世界再大,也要去看看。那国人为什么多难、多远也要回家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记者的调查。视频采访路人为什么要回家? 生:团圆,休息,避风港。 友情提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有着不一样的意味。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中国人心目中的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探究活动四:孝亲敬长 师:你家有家规吗 你还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家规” “家训”? 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读书,何必择地 何必择时?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也。 师: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二十四孝小故事。但是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友情提示: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小组讨论:那我们怎么做到孝亲敬长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遇到20年后的自己。 展示讨论结果: 在家里,要孝亲敬长,多做家务。 在学校,要努力学习,遵守纪律。 在社会,要遵纪守法,多做贡献。 …… 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倾听。倾听长辈的心声,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 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结语: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孝亲敬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履行法律义务。 (四)、学习总结: 1.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或者体会; 知识上: 能力上: 价值观上: 2.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家的内涵、家庭关系及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作用。人生旅途,不管我们在哪里,最终会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的家,让爱常驻你我他的家。
学 习 过 程
当 堂 检 测 1.(检测目标1)下列属于确立家庭关系的有( ) ①小李和小王结婚了②小张的儿子出生了③老刘通过民政局到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孤儿④小贾和小陆已离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检测目标2)“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从这段歌词中你对“家”的理解是(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②家只是一处住所,是吃饭的地方 ③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④ 家有贫富之分,贫穷的家庭无可炫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检测目标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谈及父亲在家教中扮演的角色、孝道问题及家风家教问题时说:“什么叫孝?不一定都在某个节日,也不一定在老人寿诞。”这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应该( ) ①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 ②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③ 不惹父母生气,不指出父母的错误 ④在生活小事上帮助父母 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背诵任务: 1:(检测目标1) 家的意义是什么? 2:(检测目标3) 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作 业 内 容 《新课程助学》P72-73素养演练
一 致 性 本节课尝试运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目标设定与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评价手段采取做检测题、背诵记忆、随机抽查等形式,教学效果较好。
学 后 反 思 这节课是人教版新教材当中家庭教育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我们新版教材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人文性特别强,特别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现阶段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现在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过多的享有家庭的感情但却不懂得对家庭付出和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任性自私的性格导致他们不懂得去体谅父母的艰辛。再加之现阶段的孩子又处于青春叛逆期,开始出现对自己父母的挑战和极力摆脱父母管束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本节课当中我极力想通过情境的创设,传统家庭文化的感染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道家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和付出,学会去体谅我们的父母,以实际行动孝敬我们的父母。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全方位的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且能够被我们博大精深、瀚如烟海的传统家庭文化所感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