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作品,了解“魔幻现实主义”,积累文学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把握全文的情节,着重分析乌尔苏拉这一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的主旨。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探究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梳理主要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分析本文的象征意味以及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的。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
通过分析魔幻和现实并存的情节,探究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 具: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966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一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孤独》,去探求它的缘由。
二、知人论世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ia Marquez,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三、作品简介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四、识背景
“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马尔克斯其他一些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拉美文学共同的主题。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摆脱殖民统治后,这一地区的人民又生活在军事独裁者的暴虐统治中。马尔克斯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象征着他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以虚构的世界隐喻现实,不仅探讨了哥伦比亚的孤独闭塞,同时指出这是拉丁美洲的民族通病。
五、知识拓展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往往写得晦涩难懂。它在拉美兴盛,又接受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又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
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1)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2)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3)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六、解题
《百年孤独》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在布恩迪亚七代人的家族发展史中,该家族虽然人数众多,彼此关联,但是人人自闭,冷漠地面对世界。因为彼此的心灵不通,只能守着孤独。
七、故事简介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任务探究二:人物分析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①他是马孔多小镇的创建者。
②他受人尊重,很有威信。
③他向往外来的科学与文明,敢于实践。
④他既富于幻想,又有实干精神,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
丽贝卡:
①父母双亡的孤儿。由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
②她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还患有失眠症。
③有怪癖。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④时而外向又时而孤僻。恶习治疗后融入了新家庭;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乌尔苏拉:布恩迪亚家的家庭主妇,是家族的守护者。
①勇于开拓。探得了与外界的通道,打破马孔多的闭塞。
②勤劳务实。一心扩展家业,每天两次用树枝,穿着糖制小鸡小鱼出门销售。
③善良宽厚。收留并热心治疗丽贝卡的恶习且使之好转,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④睿智。相信印第安人对失眠症的解释,隔离丽贝卡,并熬制各种草药治疗失眠症。
奥雷里亚诺:
稳重沉着,有理性、头脑清醒、善于思考,有预见能力。
2、3、4、14段:热心于金银器工艺,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能预见丽贝卡将要到来;想出了抵御失忆的“标签”方法。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
古怪,追求个性。2段:不讲西班牙语(外来语),只讲本地方言。
比西塔西翁和卡塔乌雷:印第安姐弟
善于观察,为躲避疫病背井离乡。
2、8、9段:由于疫病背井离乡,抛下了尊贵身份。失眠症暴发以后,弟弟失去了踪影,姐姐留下来认定了宿命,且解释失眠症会导致不可逆转地恶化到“遗忘”。
梅尔基亚德斯:
1段:吉卜赛人,被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称为:他的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课文部分未出场)
任务探究三:
节选部分作者对人物的处理有主次之分吗?理由是什么?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主干情节。
明确: 有主次之分。课文主要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丽贝卡的故事。因为课文开头写道:“马孔多变了样。”变化就体现在:一条永久的商道开通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进行了市镇整治;丽贝卡来到之后传染了全镇“失眠症”及“失忆症”;且作者对这两个人物使用的文字相对较多。马孔多的“变”主要体现在这两个人物身上, 其他人物都是在这些变化之中活动和表现。
任务探究四:探讨《百年孤独》书名的内涵
(一)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理由是什么?
1、马孔多是“孤独的”。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外面偶尔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2、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3、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第1代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
第一段:在吉卜赛人在马孔多扎营的问题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镇上的人们见解不同,有被孤立的趋势;
第二段:他在改建市镇中,种植巴旦杏树,但使树经久不衰的方法却秘不示人,多年后人们不知是谁人手植;
原因:天才式的孤独,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的极限,从而步入了他个人独享的神奇的,却无法传达的孤独的世界中;
第2代奥雷里亚诺:
第二段:奥雷里亚诺则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完全凭自己的探索掌握了金银器工艺。青春期的他失去了甜美的童音,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入骨。
阿玛兰妲(第2代)和阿尔卡迪奥(第3代):
还是孩子时,被母亲托付给印第安姐弟照顾,他俩拒绝学习西班牙语,只说土语。
第2代的丽贝卡:
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有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失眠症。
原因:心灵的封闭、固守、不交流,导致爱的缺失,灵魂的极度痛苦。
(二)作者说:“何塞·阿尔卡蒂奥们使这个家族得以延续,而奥雷里亚诺们则否。”从原著中挑出这些人名,看看他们属于家族的哪一代,各有怎样的归宿,围绕《百年孤独》的含义为布恩迪亚家族编写一个简要“族谱”,包括代别、姓名、身份及归宿。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马孔多的创建者。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被视为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第二代:两男一女:老大何塞·阿尔卡蒂奥,曾与人同居生子,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但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老二奥雷里亚诺,参加内战升为上校,年老归家,以做小金鱼度日,一直到死。
第三代:有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前者后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后者参军,热恋姑母,死于乱军之中。
第四代:是阿尔卡蒂奥与妻子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生下的一女两男。两个男孩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孪生子。阿尔卡蒂奥第二,劳工领袖,因诉说亲眼所见的大屠杀而被认为神志不清,在研究吉卜赛人带来的羊皮卷手稿的房间里一直到死。
第五代: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二女一男,长子何赛·阿尔卡蒂奥靠变卖家业为生,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第六代:梅梅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爱上了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恋人产后死亡。破译了羊皮卷文字。
第七代:乱伦关系出生的孩子, “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被一群蚂蚁吃掉。
结论:这些人物的归宿: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在“孤独”中离世。“百年”就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命延续的长度。
任务探究四:《百年孤独》书名的内涵:
“百年”是“漫长”的意思,代表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命延续的长度,以及马孔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的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孤独”则描述的是哥伦比亚乡村马孔多小镇的现实面貌,可将其理解成贫困、落后、愚昧、封闭、没有出路。 哥伦比亚乡村社会,实际上便是这样不断重复经历着百年的贫穷、落后、封闭、愚昧,始终在原地踏步。
本文塑造的乌尔苏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乌尔苏拉在《百年孤独》中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顽强、睿智、执着、独立,并不逊色于她的丈夫,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是整个家族的支撑者。
她不愿与现实生活妥协,在一次次历史关头担当重任,从不愿意也未曾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屈服。在旁人无法治愈丽贝卡的吃土症的困境中,乌尔苏拉采取“药物治疗加上皮带抽打”的手段,不但让丽贝卡在几个星期后显出康复的迹象,还让丽贝卡把她视为家庭成员中最亲近的人。在危害十足的失眠症面前,一开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失眠症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而乌尔苏拉“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用从母亲那里学过的对草药的认识,开展了草药治疗。她以全部的心力经营着整个家族。
人物探究五:
马孔多居民所患的失眠症有何特点?作者写这一情节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马孔多的居民在失眠症蔓延之后都失眠了,不久又患上了健忘症,连日常用品的名字都忘了,于是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贴上标签,注明名称、用途等信息。可是遗忘仍然以一种不可挽回的状态蔓延下去。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失忆。
患者会慢慢习惯无眠的状态,然后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这个情节的象征意义是耐人寻味的,这个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化的马孔多小镇,正是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的描写,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麻木地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
任务探究六:
本文塑造的乌尔苏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她为孩子们的“孤独入骨”“守旧顽固”等怪癖感到痛心,她的身上有着一种维持家族生存下去的顽强毅力,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和母爱的伟大,表现出对布恩迪亚家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她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是远道而来的、孤独多病的远方表亲丽贝卡。
然而伟大的母爱在冷漠的现实、沉重的孤独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正当她哀叹自己命不好,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时,奥雷里亚诺眼神定定地望着她,令她感到一阵茫然”。这种生活使她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一个伟大的孤独者。
任务探究七:
《百年孤独》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一)“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文中大量神话、鬼怪传说,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思考,正是印第安民族所特有的“魔幻意识”的体现,也是拉丁美洲普通百姓真实的心理活动。如写他们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二)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1)丽贝卡不吃正常食物,“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丽贝卡在现实中的原型是作者的妹妹马尔戈特。
(2)对丽贝卡的失眠描写:“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是真实的;失眠症可以传染,丽贝卡让整个镇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症,是虚幻的。(3)走江湖的吉卜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梅尔基亚德斯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已从大地上被抹去。真实与奇幻水乳交融,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氛围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三)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每个子孙都有相同的名字,象征拉美土地上周而复始的贫穷、战乱、迷茫和孤独。
失眠症导致了失忆症,象征着跨入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来路的迷失,对去路的迷茫。
人物的孤独、马孔多的孤独象征着当时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甚至人类的孤独。
任务探究八:
艺术特色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又栩栩如生的世界。
(1)“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2)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未知先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3)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马孔多居民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人们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马孔多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任务探究九:
分析本文独特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来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忆的视角,即作家从现在的角度来俯视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然后向人们讲述一个已经过去的故事。小说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小说由“现在”起笔,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到初建时期的马贡多,同时又让读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来)的遭遇。类似的句子在文中经常出现:“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许多年以后,在正规军军官命令行刑队开枪前一分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重温了那个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这种在情节发展中插进现时的写法,增加了小说的容量,拓宽了读者的空间,让人领悟到小说深广的意蕴,一方面认识小说的意识,同时也感受到小说的现实意义。
任务探究十: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奇异的幻像的
明确:魔幻与现实相结合是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而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荒诞不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奇迹,使小说笼罩着浓厚的魔幻气氛,从而展现出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小结:
四部外国文学作品,前两部重在揭示社会风貌,后两部在于探讨人物心灵世界。本小说刻画了人物的不同个性以及他们的总体特征——孤独。作家以简练的笔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多种意识层面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意忽视外形的描写,舍弃那些对表现人物心理无关的细节。因此,那些人物,就其外形和经历来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就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来讲,却是极其鲜明而突出的。《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的心灵历史的小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