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4.1 牛顿第一定律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知道惯性的概念。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应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素质目标: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规律获得的过程要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惯性的利与弊。
重 点 (1)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难 点 (1)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 (2)学会用科学的推理方法分析物理问题
课 堂 教 学 进 程 一、新课导入:通过创设情境,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伽利略理想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三、例题讲解 四、巩固练习 五、拓展训练 六、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反思 时间 教学方法 启发 讲授 实验 探究 讨论 练习
课 后 分 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 程序 成果导入→设问→师生探讨→内容分析→拓展训练→总结→作业布置
实施 环节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知 学 习 过 程 新 知 学 习 过 程 新 知 学 习 过 程 新课导入 1、演示:推桌面上的木块,木块运动,停止用力,木块停止运动。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2、创设情境:用脚蹬地,滑板车就会运动,如果我们不再蹬地,滑板车会马上停下来吗?说明了什么?滑板车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 3、介绍物理学史:亚里士多德观点及伽利略观点。 二、新课教学 (一)伽利略理想实验 1、实验探究 学生自主实验 实验器材:小车、毛巾、木板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现象:放在毛巾上的小车,用力推就运动,撤去推力就停止,而放在木板上的小车,在撤去推力后并没有立即停止。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现象? 提问: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力,那小车会怎样? 结论:(1)小车停止运动的原因是摩擦力。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伽利略理想实验 多媒体展示伽利略理想实验 (1)在光滑的对称斜面上,由静止释放的小球会运动到对面斜面的等高位置。 (2)减小对面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运动到等高位置,运动距离就会变大。 (3)对面的斜面变成水平面后,小球要运动到等高位置,就会一直运动下去。 总结:伽利略观点 补充笛卡尔观点: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它是一种理想的状态。通常所看到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其实都是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结果。 3、外力的作用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速度发生变化,速度发生变化,说明物体有加速度。也就是说,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是在大量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三)惯性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2、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是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 (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质量大,具有的惯性大,物体的质量小,具有的惯性小。 (4)物体惯性大小的表现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物体的惯性小,反之,物体的惯性大。 应用举例:利用惯性解释为什么突然刹车时身体会向前倾,车子突然启动时身体会向后仰。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判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感受,是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导致了现象的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总结 学生观看理想实验过程,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并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探究本质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师引导,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惯性,学会根据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强调:惯性不是力 举例:应用惯性知识还可以解释生活中哪些现象 培养创新性,增加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 通过科学家们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的物理思想方法的精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惯性,学会根据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亲身感受物理表述的严谨
技 能 训 练 过 程 (12min) 例题精讲 例: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拉力的作用下,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没有这个拉力,小车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 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都会向前倾倒 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大,惯性也大的缘故 四、巩固练习 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内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如图所示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五、拓展训练 1、查阅资料:力与运动关系的得出过程。 亚里士多德观点、伽利略观点、笛卡尔观点 2、作业:练习册练习4.1。 讲授法 讨论法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梳理思路,总结归纳 巩固新知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巩固性原则 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课 堂 小 结
板 书 设 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伽利略理想实验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三、惯性 1、惯性 2、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教 学 评 价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