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新人教版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攻略(必修1)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运动状态分析方法;
2.会处理运动图象类型问题;
3.能熟练处理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4.学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
夯实考点
考点一 运动状态分析
1.物体运动状态分析包括受力情况分析,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2.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明确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做各种性质运动的条件即可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加速度变化情况及速度变化情况。
[典例1](2023秋·安徽淮南·高三寿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恒定,则(  )
A.物体从A到O加速,从O到B减速
B.物体从A到O速度越来越小,从O到B加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O间先加速后减速,从O到B一直减速运动
D.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经典例题
【答案】C
【详解】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直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在O点时,弹簧弹力为零,但仍受摩擦力作用,合力不为零,D错误;ABC.物体从A到O过程中,存在某个位置弹簧弹力等于摩擦力。从A到该位置,弹簧弹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做加速运动。从该位置到O间,弹簧弹力减小,弹力小于摩擦力,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从A到O间先加速后减速,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O到B弹簧弹力向左,摩擦力也向左,一直减速,AB错误、C正确;故选C。
变式1(2023·重庆梁平·统考一模)如图所示,轻杆水平放置在光滑地面上,两端分别固定一质量均为m的小球,初始时,小球B位于倾角为45°的斜面底部,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小球A上,使小球B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在A运动到斜面底部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速度逐渐变小
B.小球A的速度逐渐变大
C.小球A的加速度不变
D.小球A的加速度变小
变式训练
【答案】B
【详解】AB.设小球B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某时刻小球B在斜面上时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与斜面的夹角为,B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增大, 减小,又沿杆方向小球的速度相等,如图
故有 ,故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D.分别对小球AB受力分析
小球B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与支持的合力方向不变,设为,看作三
力平衡,又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由零开始增大,最大为45°,如图
分析知减小,再对小球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联立解得小球A的加速度变大,故CD错误。故选B。
夯实考点
考点二 运动图象类型问题
1.图象的类型
(1)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问题的实质
运动图象问题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图象的轴、点、线、截距、斜率、面积六大功能。
[典例2](2023·甘肃甘南·校考一模)如图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均匀直细杆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质量m=1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且静止于细杆底端O处,开启送风装置,有水平向右的恒定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在t1=2s时刻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sin37°=0.6,cos37°=0.8,忽略浮力,求:
(1)小球在0~2s内的加速度a1和2~5s内的加速度a2;
(2)小球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风力F的大小。
经典例题
【答案】(1)a1=15m/s2,方向沿杆向上;a2=-10m/s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2)μ=0.5,F=50N
【详解】(1)取沿杆向上为正方向,由图象可知:在0~2s内小球的加速度为 m/s2,方向沿杆向上。
在2~5s球的加速度为 ,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
(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
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停风后上升阶段,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
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μ=0.5,F=50N


变式2(2024·陕西宝鸡·校联考模拟预测)小朋友玩竖直向上抛球的游戏,理想情况可以把球的运动看成只受重力的运动,但实际上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假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两种情况下小球从抛出到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
【答案】C
【详解】理想情况下球的运动看成只受重力的运动,则加速度为g不变,从抛出到回到出发点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若有空气阻力,则上升的加速度
下降阶段的加速度
根据v=at
可知上升的时间小于下降的时间;根据
可知上升的高度将减小,即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减小。
故选C。
夯实考点
考点三 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且涉及多个过程的问题,其解题要点为:
(1)分析每一个过程的受力及运动情况。
(2)注意过程与过程的衔接,关键是速度。
[典例3].(2023春·甘肃张掖·高一甘肃省张掖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一小轿车从高为10 m、倾角为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向下行驶,当小轿车到达底端时进入一水平面,在斜坡底端115 m的地方有一池塘,发动机在斜坡上产生的牵引力为2×103 N,在水平地面上调节油门后,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4×104 N,小轿车的质量为2 t,小轿车与斜坡及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 m/s2).求:
(1)小轿车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
(2)为使小轿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而不掉入池塘,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不采用刹车装置)
经典例题
【答案】(1)10 m/s (2)5 s
【详解】(1)小轿车在斜坡上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sin 37°-μmgcos 37°=ma1
代入数据得a1=3 m/s2
由v12=2a1x1=2a1h/sin 37°
得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v1=10 m/s
(2)在水平地面上加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ma2
代入数据得a2=2 m/s2
关闭油门后减速μmg=ma3
代入数据得a3=5 m/s2
关闭油门时轿车的速度为v2
+ =x2
得v2=20 m/s
t= =5 s
即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5 s.
变式3.(2023·浙江·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倾斜滑雪道AB与CD的倾角分别为θ1=30°和θ2=45°,水平滑雪道BC长度L=25m,水平滑雪道与斜滑雪道之间均平滑连接。一位质量m=60kg的滑雪者从距水平滑道高h=25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水平滑道后冲上另一斜滑道。已知滑雪者与水平滑道BC和斜滑道CD的动摩擦因数μ=0.2,与斜滑道AB的摩擦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计算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1)求滑雪者在滑道AB上运动所用的时间;
(2)求滑雪者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
(3)求滑雪者沿斜滑道CD上滑的最大距离。
变式训练
【答案】(1) ;(2)20m/s;(3)
【详解】(1)滑雪者在滑道AB上运动时加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解得滑雪者在滑道AB上运动所用的时间
(2)滑雪者由开始出发到C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滑雪者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
(3)设滑雪者沿斜滑道CD上滑的最大距离为,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夯实考点
考点四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隔离法
当问题涉及几个物体时,我们常常将这几个物体“隔离”开来,对它们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其运动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列式求解。特别是问题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隔离法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而将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去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2.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
(1)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
(2)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变换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求。
[典例4](2023秋·广东东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经典例题
【答案】A
【详解】当夹子连同木块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且恰好不相对滑动时,力F最大,此时静摩擦力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对木块M,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2f-Mg=Ma.同理,对夹子和木块整体有F-(M+m)g=(M+m)a.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选项A正确.
对于多物体问题,需要我们灵活选用隔离法和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统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方法提炼】
变式4(2023秋·河北衡水·高三河北衡水中学阶段性考试)(多选)如图所示,用力F拉A、B、C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B物体上加一块橡皮泥,它和中间的物体一起运动,且原拉力F不变,那么加上物体以后,两段绳的拉力Ta和Tb的变化情况是(  )
A.Ta增大 B.Tb增大 C.Ta减小 D.Tb减小
变式训练
【答案】AD
【详解】设最左边的物体质量为m,最右边的物体质量为,整体质量为M,整体的加速度
对最左边的物体分析
对最右边的物体分析,有
解得
在中间物体上加上一个小物体,则整体的加速度a减小,因为m、m′不变,所以Tb减小,Ta增大。
故选AD。
1.(2022·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在一起,处于压缩状态,A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最大位移时,立即将物块B轻放在A右侧,A、B由静止开始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下滑过程中A、B始终不分离,当A回到初始位置时速度为零,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则(  )
A.当上滑到最大位移的一半时,A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B.A上滑时、弹簧的弹力方向不发生变化
C.下滑时,B对A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D.整个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大于B的重力势能减小量
针对性训练
【答案】B
【详解】B.由于A、B在下滑过程中不分离,设在最高点的弹力为F,方向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斜面倾角为θ,AB之间的弹力为FAB,摩擦因素为μ,刚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B有 ,对B有 ,联立可得
,由于A对B的弹力FAB方向沿斜面向上,故可知在最高点F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由于在最开始弹簧弹力也是沿斜面向上的,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所以A上滑时、弹簧的弹力方向一直沿斜面向上,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
A.设弹簧原长在O点,A刚开始运动时距离O点为x1,A运动到最高点时距离O点为x2;下滑过程AB不分离,则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上滑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化简得 ;
当位移为最大位移的一半时有
带入k值可知F合=0,即此时加速度为0,故A错误;
C.根据B的分析可知
再结合B选项的结论可知下滑过程中F向上且逐渐变大,则下滑过程FAB逐渐变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压力逐渐变大,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弹力做的功为0,A重力做的功为0,当A回到初始位置时速度为零,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整个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B的重力势能减小量,故D错误。
故选B。
2.(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多选)某实验小组测得在竖直方向飞行的无人机飞行高度y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F、M、N为曲线上的点,EF、MN段可视为两段直线,其方程分别为 和 。无人机及其载物的总质量为2kg,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  )
A.EF段无人机的速度大小为4m/s
B.FM段无人机的货物处于失重状态
C.FN段无人机和装载物总动量变化量大小为4kg m/s
D.MN段无人机机械能守恒
【答案】AB
【详解】A.根据EF段方程 ,可知EF段无人机的速度大小为 ,故A正确;
B.根据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无人机的速度,可知FM段无人机先向上做减速运动,后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向下,则无人机的货物处于失重状态,故B正确;
C.根据MN段方程 ,可知MN段无人机的速度为 ,
则有
可知FN段无人机和装载物总动量变化量大小为12kg m/s,故C错误;
D.MN段无人机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无人机的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故选AB。
3.(2023秋·重庆万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第24届冬奥会已在我国举办。钢架雪车比赛的一段赛道如图甲所示,长10m水平直道AB与长20m的倾斜直道BC在B点平滑连接,斜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推着雪车匀加速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8m/s,紧接着快速俯卧到车上沿BC下滑(图乙所示),到C点共用时5.0s。若雪车(包括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始终在冰面上运动,其总质量为110kg,sin15°=0.26,g=10m/s2求雪车(包括运动员):
(1)在直道AB上的加速度大小;
(2)过C点的速度大小;
(3)在斜道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1)3.2m/s2;(2)8m/s;(3)286N
【详解】(1)设在AB段加速度为a1,位移为x1,由速度—位移关系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2)设运动员在AB段运动时间为t1,BC段时间为t2,则 ,则t2=5.0s-2.5s=2.5
t2=5.0s-2.5s=2.5s,在BC段
代入数据解得a2=0m/s2,过C点的速度大小
(3)在BC段mgsinθ-Ff=0
代入数据解得
4.(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相同物块用细线相连,两物块质量均为1kg,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N。若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两物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的最大值为( )

A.1N B.2N C.4N D.5N
【答案】C
【详解】对两物块整体做受力分析有F = 2ma,再对于后面的物块有FTmax= ma
FTmax= 2N,联立解得F = 4N,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