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劳动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结构分析
行之愈笃,
则知之愈眀
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
貳
壹
目录
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
一、知其意
课程目标
劳动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
一、知其意
核心素养
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1)劳动观念
(2)劳动能力
(3)劳动习惯和品质
(4)劳动精神
课程总目标
核心素养
学段目标
课程目标体系
一、知其意
劳动观念
劳动能力
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精神
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学段)
第三学段(5~6学段)
第四学段(7~9学段)
一、知其意
学段目标
学段目标体现了阶段性、联系性、进阶性。
阶段性。课程标准紧密联系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训练的重点各有侧重。如“生产劳动”,第一学段侧重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第二、三学段侧重种植、养殖等,第四学段则侧重金工、木工、电子等项目的劳动。
一、知其意
学段目标
联系性。如“家务劳动”,在第一学段重点训练学生做一些与个人相关的简单的劳动,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形成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在第二学段训练学生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在第三学段,侧重训练学生规范、安全地操作与使用家庭常用器具的能力,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进一步培养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不难看出,同样是家务劳动实践,训练的内容有连续性。
一、知其意
学段目标
进阶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段的升高,劳动训练的目标要求也不断提高。如,对于劳动价值的认识,第一学段要求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第二学段要求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光荣、劳动无贵贱之分”的道理;第三学段要求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第四学段要求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道理。
一、知其意
课程内容
指向核心素养
一、知其意
以素养为统领,形成横向融通的目标体系
坚持目标导向,相互衔接、进阶有序
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
二、践其行
以育人为根本
凸显劳动教养的基础性、结构性、发展性。
与课程内容、学段任务群素养相整合
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关于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