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向心加速度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向心加速度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6.3
目录页
CONTENTS
目录
教材分析
1
教学重难点
4
学情分析
2
教学方法
5
教学目标
3
教学过程
6
目录页
教材分析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人教版必修 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以及推导公式。学生在前面以及学习了《圆周运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之后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及后面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行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在知识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录页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在认知等方面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但是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研究,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加速度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我利用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加速度方向,而后引导学生探索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的推导,这也是新教材编写的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让学生验学习过程。
目录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会计算向心加速度,3.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向心加速度关系式的推导,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结合数学方法推导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的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品质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目录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2
教学重点
1
教学难点
1.理解向心加速度
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微元法,极 限法)
目录页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小组活动讨论法。
目录页
教学g过程
教学过程学生小实验步骤:拉住绳子一端,使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体验与思考1、小球受到哪些力作用?合力是哪个力? 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2、我们这节课研究向心加速度,而至此却在讨论物体受力情况,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们就可以说任“任何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都指向圆心”的结论么?
思考与讨论
下面我们从加速度的定义进行一般性的讨论。
1、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思考问题
2、 的方向怎样确定?
教学过程
1、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4、物理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2、符号:an
3、方向:沿着圆周运动半径始终指向圆心
5、说明: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在时刻改
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变速
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一、向心加速度
教学过程
三角形OAB和三角形BCD相似
v0
O
B
A
vt
v0
Δv
Δ
θ
Δ
θ
C
D
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 ,轨迹半径为R。经过时间△t,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尝试用v 、R 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
二 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思考与讨论
从公式 看,向心加速度与圆周运动的半径成反比;从公式 an = rω2看,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
a n=
v2
r
an =
v2
r
an = rω2
an = vω
教学过程
1)在y=kx这个关系式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是什么?
由a = v2/r 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大小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由a = rω2 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1、向心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3、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2、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始终与运动
方向垂直。
4、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
an =
v2
r
an = rω2
由a = v2/r 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大小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由a = rω2 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