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四上《雪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读出诗的韵味。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梅花的品质,懂得诗中蕴含、道理。教学难点: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王老师跟你们做个小游戏,请你在诗句里填上一种花的名称。看题目,第一句谁来填。出示: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2.谁能完整的背诵这首诗?举手,(指名背)非常好,我们一起来齐背。3.出示:《梅花》提问:王安石凭什么判断这不是雪?这是梅?(因为梅花有清香,雪没有味道。)所以他就说这是梅而不是雪,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二、读其诗 品其意 悟其理1.关于雪和梅,宋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诗,题目就叫《雪梅》,谁来读读这位诗人的名字?生读。齐读。2.我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朗读这首诗,谁来读读。你先别急着坐下,你能推荐一位再来读读这首诗吗?(师:果不其然,朗读高手)两位男同学读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请大家看这首诗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降 章 白 香),你发现了什么?确实把ang的韵读出来了,我们也像他这样来读一读。4.学古诗我们要借助注释来学,我们先看注释。看了注释,你有没有疑问啊?谁能够提出疑问,水平就很高了。预设一:“降”在这里为什么读“xiang”不读“jiang”。预设二 “阁”楼为什么在这里读成了ge 师: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那老师也提一个问题,我问你们:骚人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把诗人称为骚人呢?你们知道有个诗人叫屈原吗?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屈原写过一首诗,你知道是什么吗?《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所以后来啊,就把诗人称为骚人。5.合作探究。现在我们来讨论他们提出的问题。①“降”在这里为什么读xiang ,而不读jiang。指名。(不通顺。)梅雪争春不肯降,是说他们在干什么?(争谁具有春天的特点,他们谁也不肯服输)②这里的“阁”是放下,把笔放下,为什么要把你放下?师追问:那好不好评议,(不好评议),所以诗人用了一个词叫“费”。那最后有没有评议出来?怎么评议的?③谁来读读诗人评议的句子。(指名读后两句)师:这个“逊”是比不上。比不上什么呢?指名(雪比不上梅的香,梅比不上雪白)齐读。诗人最后做出了评判,再读。(雪白梅香)诗人想通过雪和梅的比较,告诉我们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师: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我们要取长补短。这首诗里蕴含一个道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有优点,也是有缺点的。唐代诗歌重在说情,宋代诗歌重在说理,所以说这首诗也是一首说理诗。古人讲:唐诗尚情,宋诗尚理。因此,这首诗里蕴含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是有优点,也是有缺点的。④指名再读这首诗。想一想:哪一句读完的时候要停顿?为什么?哪一句停的稍微长一点,再读下一句。因为诗人在评议后要想得。稍稍停顿,再来得出结论。比赛读。6.《雪梅》其实是作者写了两首,形成组诗,书上只出现了一首,你们想不想读另外一首?出示:《雪梅》谁来为我们朗读一遍?生评价。生齐读。7.作者认为雪和梅不要分开,他们谁也离不开谁?为什么?(有了雪才让梅更坚强不屈。)梅在雪的映衬下更加坚强。所以说:“有梅无雪不精神”。王安石的《梅花》是不是也有一句“凌寒独自开”。因为有雪,梅花更加精神抖擞,更加坚强不屈,更加高洁,所以梅离不开雪。那雪为什么离不开梅?(有雪有没有诗人才是最美的春天,所以谁也离不开谁生再读雪梅映衬才会最美,雪离不开梅,梅离不开雪。)8. 卢钺写了两首《雪梅》,组成了《雪梅》组诗。第一首说理。说的道理是:雪白梅香,互有短长。第二首雪梅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团结,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两首《雪梅》这位诗人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他有个号。号什么?(指名)梅坡,所以又叫卢梅坡。雪和梅他是非常喜欢的,他自己的号就叫梅坡。学了两首《雪梅》,也懂得了道理,我们就知道读宋代的诗,从诗中还要明白它的道理,我们一起读读这个道理(指板书)9. 推荐男女生读诗配乐,全班起立,齐读。三、作业布置1. 试给古诗配上一幅画。2. 收集其他描写梅花的古诗。四、板书雪白梅香 互有短长雪梅映衬 互相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