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复习学案课标要求: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二、知识体系:三、必备基础知识:(一)走进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3.★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5.★如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3.★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4.中国的对外开放(1)开放新格局★(2)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5.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完善全球治理6.★中国(或者其他主体)做某事儿的原因7.★中国(或者其他主体)怎样做某事四、整合提升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6.1 认识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含义: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2.表现:生产全球化(各国通过完成)、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海外并购、投资)。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2.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1.跨国公司的含义: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2.地位: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3.影响:(1)积极影响:跨国公司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2)负面影响: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3)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4)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2.挑战:(1)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2)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3.对策: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实现合作共赢。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举措:1.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实现合作共赢。2.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3.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4.要完善全球治理。为各国发展尤其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2.举措:(结合“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的主干句,共七点)(1)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2)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3)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4)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被实行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1.关系 :既要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我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7.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国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具体表现:(1)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脱贫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2)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市场、资本、产品、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1.中国始终做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2.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3.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4.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完善全球治理一、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1.原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建立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然要求。2.表现(含义):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经济,是深度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经济。3.如何应对挑战①我们要有经济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掌握应对风险的本领。②我们要与国际社会协作,完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加强风险的共同应对与防范。③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共同携手,充分利用国际组织赋予的权利,客观公正地解决分歧。二、坚持新治理体系(主干句)(新在哪里)1.在新的治理体系下,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国家平等)2.新的治理体系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三、坚持正确义利观(主干句)(1)要求: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2)意义:坚持正确义利观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六、主观题练习(真题)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数字丝绸之路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与多国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在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8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中国—东盟区块链产业园、中国—马来西亚人工智能产业园、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阐述中国与多国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商品、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给发达国家带来巨额财富,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材料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失衡、治理失灵等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化进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材料三 2022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明确的规则和承诺降低市场波动:以协同、包容而非零和博弈的方式,减轻区域市场一体化对最不发达成员国的冲击,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注入强大动力。面对各种反全球化思潮,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将走向终结。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这观点加以评述。作答要求:(1)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2)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表达流畅;300字以内。当堂检测1.(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染,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数十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②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决定了国家政权存亡③我国应致力于推动由工业强国转为农业强国④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行。本届消博会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的382消费精品品牌参展,超5万名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云集,进场观众超32万人次。由此可见,消博会( )①以提振世界经济为出发点②让世界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③旨在提升各国参展品牌的知名度④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2月,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公布2022年对华贸易年报,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分别为64.2%、52.9%、40.7%和92.2%。结合材料及下表(数据来源:新华通讯社),可以推断出( ) ①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②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③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④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长安复携手,丝路启新程。”中吉乌公路、中塔公路、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今天的“丝路”,货运列车和直飞航班是当代的“驼队”……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到2023年召开中国一中亚峰会,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这是因为,中国与中亚国家( )①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②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③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结盟的利益诉求④共同建立起了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的保护日益重要。◇中国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欧盟规定数据的控制者、处理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如果发生泄露应及时告知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可以对违规行为处以罚款。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①将导致科技企业成本的增加,扭转经济全球化趋势②是因为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③需要平衡处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④需要在全球数据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挥欧盟等国际组织的主导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2月,欧洲议会通过了《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协议的目标是2035年开始在欧盟27国范围内停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通过投资建厂、品牌收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在欧洲市场布局。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欧盟通过实施经济一体化政策推动欧洲绿色发展②欧洲议会通过行使最高决策权维护欧盟整体利益③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投资建厂有助于克服贸易壁垒④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不利于全球资源配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围绕能源转型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开技术革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零碳工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提升“零碳竞争力”( )①助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 ②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④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管子》中记载:鲁梁两国百姓惯于织绨(古代一种织物)。齐国禁止国内织绨并要求所需绨服全部从鲁梁购买,同时齐桓公带头穿绨服,百姓纷纷仿效,结果绨价大涨。鲁梁国君遂要求百姓少种粮而全力发展绨业。然而一年多后,齐桓公率百姓改穿帛服,并封闭关卡与鲁梁断绝经济往来。很快鲁梁粮价飞涨,百姓陷入饥荒,纷纷投奔齐国。三年后,鲁梁臣服于齐国。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①粮食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底线②生产分工会加剧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③经济结构单一存在潜在经济风险④对外贸易畅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保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19·全国·高考真题)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1.(2024·陕西渭南·统考一模)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亚正是首倡之地。这一重大倡议的提出,使西安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交往的新篇。数据显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中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来自“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在此集散,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合作,促进双向物流畅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安至中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的开通( )①提高了我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②有利于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③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为增进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繁荣稳定注入强大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4·陕西渭南·统考一模)2023年6月27日,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呼吁:“在全球性风险面前,任何国家以及市场主体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团结合作才是全球‘去风险”的唯一正确选择。”全球问题之所以需要全球共同应对,是因为( )①团结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②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③团结合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④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主观题:.①中国以构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②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国内经济发展为世界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需求,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动力。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内外联动发展,不断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分析】背景素材:中国与多国共建数字丝绸之路考点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阐述中国与多国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时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数字丝绸之路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可联系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关键词②:中国与多国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在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可联系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合作共赢。关键词③:中国—东盟区块链产业园、中国—马来西亚人工智能产业园、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可联系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4.行文逻辑(3层) 论证对应的知识点(3层)摆出明确观点,阐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因此是不可能终结的。 如: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积极作用等。剖析经济全球化放缓的原因。(即各种反全球化思潮的本质) 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阐明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到经济层面)等。(注:不对标题做评分要求。本题知识区间侧重经济维度,需要注意选取知识点的贴合度及相关性,如果答为中国的外交政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等知识点,均不给分)【分析】背景素材: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考点考查: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论述类试题,要求对“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将走向终结”这一观点展开论述,注意论点论据相结合,并严格按照作答要求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论点: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因此是不可能终结的。论据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失衡、治理失灵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全球化进程放缓。论据②:各国努力以协同、包容而非零和博弈的方式展开合作,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注入强大动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B【详解】①④:从历史上,出现的粮食危机导致国家灭亡,到如今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数十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启示我们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这进一步说明建设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①④符合题意。②:人心向背决定了国家政权的存亡 ,②说法错误。③:“我国应致力于推动由工业强国转为农业强国”的表述不符合事实,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2.D【详解】①: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③: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可见这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3.D【详解】①:消博会有利于提振世界经济,但并不以此为出发点,①说法错误。②④: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行,共享开放机遇,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的382消费精品品牌参展,这说明消博会让世界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②④正确。③:消博会有65个国家和地区的382消费精品品牌参展,消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提升各国参展品牌的知名度,但不是其目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4.A【详解】①:2022年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都有较大的增幅,说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①入选。②: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也是不断增长的,但是无法判断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②不选。③: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也是不断增长的,这表明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③入选。④: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为92.2%,只能看出是增幅较大,无法判断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④不选。故本题选A。5.A【详解】①②: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有历史渊源,同时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中国同中亚合作能够促进双方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我国坚持不结盟原则,③表述错误。④:目前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建立,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6.C【详解】①: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从短期来看,可能需要科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科技企业的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科技企业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此外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科技企业的责任,故①表述错误。②:当今时代,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数据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从而维护国家利益,故②符合题意。③:一方面数据作为一种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的处理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同时也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影响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④:需要在全球数据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而不是发挥欧盟等国际组织的主导作用,需要用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7.A【详解】①:欧洲议会通过该协议,其目标是2035年开始在欧盟27国范围内停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表明欧盟通过实施经济一体化政策,引导各国向机动车零排放目标前进,推动欧洲绿色发展,①正确。②:欧洲理事会(欧盟首脑会议)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欧洲议会是监督、咨询机构,因此欧洲议会无最高决策权,②错误。③: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通过投资建厂、品牌收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在欧洲市场布局,表明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双方良性商业交往有助于形成多边贸易体制,克服贸易壁垒,③正确。④: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有利于促进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④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8.B【详解】①③:根据材料中,“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等,可知提升“零碳竞争力”有利于助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根据材料中,“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知提升“零碳竞争力”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①③正确。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提升“零碳竞争力”的目的,②排除。④:提升“零碳竞争力”并不能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格局,该选项夸大了其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9.A【详解】①③:齐国的策略,成功推动鲁梁两国少种粮而全力发展绨业,之后因齐国调整政策,鲁梁两国陷入饥荒,被迫臣服于齐国,这表明粮食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底线,经济结构单一存在潜在经济风险,①③正确。②: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生产的合理分工,共同协作的完成,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生产分工不一定会加剧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②排除。④:对外贸易畅通,有助于促进一国经济发展。但一国经济发展,根本上还是要依赖于自身,④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10.A【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因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实现区域之间产业的优势互补,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也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因此,B、C、D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但不涉及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A不恰当,但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选A。11.D【详解】①:西安至中亚国家干线通道的开通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无关,①不符合题意。②④:西安至中亚国家干线通道的开通,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合作,促进双向物流畅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沿线各国加强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成为各国人民互学互鉴、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成为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②④符合题意。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C【详解】②④:全球问题关系各国利益,谁都无法独善其身,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经济思想的相互依赖程度,谁都无法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各种问题,人类已经形成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②④符合题意。①:团结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基本内容,①不选。③: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团结合作只是解决共同利益的要求,②不选。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