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着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太平天国因何而兴亡?太平天国狂飙的起落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范围。农民阶级是一个怎样的阶级?农民何思何想?农民问题在中华民族复兴能起什么作用?当今社会的“三农问题”为何牵动那么多人的心?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洪秀全、洪仁玕王等。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三、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四、重点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京变乱,保卫太平天国的主要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五、新课探究导言部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激化,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学习新课:(一)、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1、概述课文从几方面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2、根据“从金田起义到定都京”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有人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如何理解?”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谁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为此他做了那些准备?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理论准备:创拜上帝教。 ②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③理论特点: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组织准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根据地建立:冯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3)、简述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发展过程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4)、前期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那些?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3、根据“《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 《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主要内容有那些?(2) 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①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②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3)太平天国想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怎样的一个理想社会?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最大特征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问题三:中国历史上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问题四:《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它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问题五:《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采取何种方式?它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4)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的目的是什么?内容包括那些方面?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教:学教育和先进技术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5)从内容上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何会有此特点?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根据“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6)太平天国前期形成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主要由那几人组成?后来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发动起义的工具是什么?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天京变乱的经过影响: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它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7)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8)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教训(二)、讲解下列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军事行动军事行动 北 伐 西 征 东 征目 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充实力量领 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结 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作 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1)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3)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4)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应该是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外部因素,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失败的主要原因只能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要求解放,敢于用武装斗争来反封建反侵略。但是农民毕竞是具有分散性、狭隘性和自私性的小生产者,存在着宗派思想和享乐思想,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来团结广大民众,参与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出现了诸多过激政策,排斥知识分子;难以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最终出现了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他们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和平均主义。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不可能实现,或者无法实行,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另一方面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入、定都天京的决策失利以及多次贻误时机与各地起义联合等。(三)、通过下列练习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掌握1、阅读下列材料: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准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请回答:(1)《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 是哪一年提出的 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2)这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方面的主张 具体内容如何: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3)《资政新篇》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出伪示,着旅帅卒长按田造花名册。 以栽种作准,业户不得挂名收租。……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海虞贼乱记》材料二 伪乡官随派捐以供贼友、冬佃户认其租田当自产:故不输租。—《平贼纪略》材料三 伪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三百六十,领凭后租田概作资产,农民(即地主)窃喜,陆续完纳。(按:太平天国晚期,一般允许地主收租,但却限制地主的剥削,并要地主“捐助军饷”。田凭是地主占有地产向佃农收租的法定依据。—《庚癸纪略》请回答:(1)依据上列材料推断,这些史料撰述者的阶级立场如何 依据是什么 都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因为他们把太平天国污蔑为“伪”、“贼”等。(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 太平天国规定“业户不得挂名收租”、“各佃户认期租田自产,故不输租”等,所以使原来“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3)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太平天国的土地田租制度在实施中前后有所差异,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前期禁止地主收租,而后期却向地主出卖“田凭”,允许收租,原因在于后期太平天国转入战略防御,力量有所削弱,需要地主“捐助军饷”。(4)根据上列材料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结果。《天朝田亩制度》所要求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施。课堂小结: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所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局限性。再加上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注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尽管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毕竟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显示了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留下许多经验教训。课后作业:完成《优化设计》第38----39页的有关练习题。课后探究题:1、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试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改变中国传统的土地制度,但对旧有的经济结构造成了破坏,有利于后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而新的社会结构还没有形成、革命性变革力量还没有诞生的历史时期,其失败是历史必然的结果。2、如果你是生活在1856—1860年间的中国人,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我该支持哪一方呢?是清王朝(曾国藩)还是太平天国(洪秀全)?试结合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分析之阶级局限性洪杨韦石①逼②杀④杀③责⑤疑⑥走⑦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