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5.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序号:26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1、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所不同的是:物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2、放大镜要求物距________,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引讨】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距________有什么关系呢?2、猜想:① ;② ;可把物距相对于焦距分出不同的区域分析成像。物距较远处u>2f;物距较近处f3、设计实验(根据猜想设计)(1)、选择一定焦距的凸透镜,如何测定未知焦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悄承接最小最亮点,用刻度尺测亮点到透镜的距离)。选择适当大小焦距离的凸透镜(方便做实验),最好在10cm—20cm。(2)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安装器材①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三心同高)。②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填入表。③按要求依次做出表格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像的正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u=2f,u=f的成像;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每种物距范围选两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实、虚 大、小 正、倒u>2fu>2f2f>u>f2f>u>fuu归纳成像规律:【精编精炼】1.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 )。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 C.像与物位于凸透镜两侧 D.像总是正立的2.凸透镜前25 cm处的物体沿主轴靠近透镜时,其所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将( )。A.由实变虚 B.由虚变实 C.由大变小 D.不发生变化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B.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C.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外 D.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内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 、 、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即时反馈】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1)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目标达成】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2、 将一滴水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A、等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象C、等大的虚象 D、缩小的实像3、甲乙两放大镜,它们的焦距关系是,且物体到镜的距离相同,则( )A、透过甲能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时,透过乙一定不能看到B、透过甲能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时,透过乙一定能看到C、透过乙能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时,透过甲一定不能看到D、透过乙能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时,透过甲一定能看到4.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 cm焦距的地方,则( )A.像距变小,像变小B.像距不变,像不变C.像距变大,像变大D.像距变大,像不变5.一滴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A.等大的实像 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6.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上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光屏上将 ( )A、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没有像,但调节光屏的位置仍能看到清晰的像。7、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离凸透镜15cm处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 10cm C、20cm D、30cm8、一个凸透镜焦距为15cm,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的两倍焦距5cm处,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一定为缩小的实像 B、一定为放大的实像C、一定为倒立的实像 D、一定为正立的虚像9、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B放在主光轴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它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则( )A、A’在B’的右端,A’端较粗B、A’在B’的右端,A’端较细C、A’在B’的左端,B’端较粗D、A’在B’的左端,B’端较细10、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①如果将蜡烛放在A点时,移动光屏会在屏上出现一个 、 的实像。它的应用是 。②如果将蜡烛放在B点,移动光屏,会在屏上出现一个 、 的实像。应用是 。③如果将蜡烛放在C点,可以得到一个 的虚像,应用是 。④实验时,如果用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遮掉,光屏还能成完整的像吗?答: 。⑤在实验中,若将蜡烛放在某一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在光屏上的得到清晰的像,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