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辽朝(916年—1125年)西夏(1038年—1227年)金朝(1115年—1234年)元朝(1271年—1368年)序言一、辽朝1、建立4、制度:3、社会经济2、辽与北宋的关系长期对峙、和平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快了民族交融农耕、游牧内容:特点:作用:因俗而治、两套制度并存(1)南北面官制(2)四时捺钵(na bo)制度: 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临时居住处),会见南北面官,决定军国大事。二、西夏1、建立3、制度2、西夏与北宋、金的关系1038、元昊、兴庆(今宁夏银川)与北宋表面称臣,实际独立;向金称臣,事实独立仿宋制,两种官称(实际是一套官制的两种称呼)三 、金朝入主中原1、建立4、制度:5、“大定之治”6、灭亡:1234年(1)沿袭唐宋制2、社会经济3、与辽、北宋、南宋的关系灭辽和北宋、与南宋对峙1115、完颜阿骨打、农业、狩猎、畜牧内容:特点:作用:(2)猛安谋克制: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中都(今北京)兵民合一生产、兵源四 、元朝1、蒙古崛起2、元朝建立与四大汗国的关系1206、铁木真、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灭西辽、西夏、金朝、收服吐蕃、兼并大理、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建立四大汗国1271、忽必烈、大都;名义上宗藩关系3、统一1276、占临安;1279、完成统一;文天祥被俘就义4、巩固统一的措施(1)修驿道、设驿站;急递铺(2)行省制度(3)宣政院-管理吐蕃(4)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辖西域(5)澎湖巡检司(福建晋江)-经略台湾含义作用:(1)民族融合(2)四等人制5、民族关系目的实质内容评价6、元朝灭亡蒙古部落融合蒙古人与汉人杂居波、阿与汉蒙畏-回回蒙色与汉族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同时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的元朝的灭亡。原因:阶级矛盾严重时间:1368年、农民起义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社会经济 政治制度 与宋关系辽西夏金元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