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单元教学】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四章 《光现象》(人教版)第5节 光的色散 分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光的色散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1.教学内容分析 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光的色散现象。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光的色散现象。教材从雨过天晴,一条美丽的弧状光带悬挂在天空,十分壮丽。提出问题:彩虹是如何产生的?引出光的色散现象。从图 2.5 -1 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模拟图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通过演示实验色散得出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回答了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并能用光的色散去解释有关光的现象。第二部分:色光的混合。教材分析色光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图 2.5-4 是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得到了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通过实验,使学生用色光的三原色去解释有关光的现象。第三部分:物体的颜色。教材通过两个实验得到了两个结论:一是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二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图 2.5-6 是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教材还通过实验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得到了颜料三原色是红、黄、蓝。通过实验, 使学生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决定的,使学生知道用红、黄、蓝颜料三原色混合,将会产生什么颜色。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内容,相比之下本节课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且在小学已演示过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各种色光的实验,日常生活中又看到过彩虹,肥皂泡等光的色散现象,只是不清楚色散现象的本质。这一节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光的色散的现象,并进一步弄清物体颜色的成因。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3.学习目标确定 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 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3. 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 4. 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掌握情况很好一般不好科学知识1知道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发生色散现象: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能根据物体颜色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科能力探究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过程。探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科学态度能应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相关生活现象,领略出色彩的绚丽与美妙。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任务一:创设情境展示彩虹图片,提问:你见过美丽、壮观的彩虹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观看彩虹图片,进入情景,思考、套。 通过彩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任务二: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实验 演示光通过三棱镜的实验: 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白光经两次折射后,在屏幕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提问:发生光的色散的原因是什么? 2.解释彩虹的成因,学以致用 彩虹及其形成原因:雨后的天空悬浮着大量的细小水珠,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经反射、折射后发生色散,如果这些色光刚好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彩虹了。 提问:将三棱镜倒放时光路有什么特点? 3. 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提问: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色散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演示过程,思考问题并讨论。 学生总结色散现象及结论。 学生讨论,分析色散现象的原因: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学生讨论、思考彩虹形成的原因。 学生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色散现象并举例。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通过分析总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色散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彩虹形成的原因,学以致用。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通过分析拓展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联系实际,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任务三: 色光的混合什么是色光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但是自然界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白光是如何得到的呢? 活动: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的播放画面。 提问:彩色电视机的颜色是怎么产生的呢? 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细光条排列组成的,电视画面上的三色光是各自独立发出的,但由于电视和眼睛之间的距离较远,人眼无法分辨,所以看到的是混合后的效果。 太阳光谱: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几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记录笔记,知道三原色什么,如何得到白光,并回答:三原色按1:1:1的比例混合后可以得到白光。 学生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的画面,观察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学生观看资料,知道什么是太阳光谱。 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引导学生就色光的三原色进行讨论分析,从而理解三原色的概念与获得白光的原理。 通过活动和提问引导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通过太阳光谱演示,拓宽学生视野。任务四:看不见的光引导学生自学习课本,阅读资料。 1.概念: (1)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2)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2.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 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探测器 (2)红外线照相机 (3)红外夜视仪 3.紫外线 :在紫光外侧存在人眼看不见光叫紫外线。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紫外线的应用: (1)用紫外灯灭菌 (2)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老,甚至发生癌变,电焊工人在焊按时戴上防护罩以防紫外线伤害。 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概念。 学生自学红外线的概念及其应用。 学生自学红外线的概念及其应用。阅读有关应用实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紫外线的应用。 通过概念学习,对比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加深二者的理解和应用。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红外线有哪些应用,并且使用的原理是什么。 知道紫外线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任务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6.板书设计 第5节 光的色散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有关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 A.树荫下的光斑一光沿直线传播 B.彩虹的形成—光的反射 C.镜中花,水中月一光的折射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2.以下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C ) A.桥在水面形成的倒影 B.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 C.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D.墙上形成手影 3. 小明为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斜射向水面,经水折射后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再经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则可在墙上看到 ( B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拓展】以彩虹和白光色散探究小实验为基础,在家自制彩虹现象。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课件、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光的色散现象。9.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当年牛顿探索光的色散的历程艰辛,通过学习的知识能够解释彩虹现象。在没有三棱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用图4.5-2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墙壁或白纸上反射光的颜色。21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单元教学】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四章 《光现象》(人教版)本章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知识,规律性强,实验操作方便,在实验过程中容易体现探究的思想,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为探究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其中核心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在中考中,主要的考查点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以光的反射定律为核心的三线两角关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对光的控制作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另外,正确画出光路图、应用光路图去解决问题也是应该掌握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常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出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也经常设计为实验探究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光污染的有关问题将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热点本章课标要求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3.4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本章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十三个概念——光源、光线、光的反射、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漫反射、镜面反射、光的折射、折射角、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四个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三种作图——光的反射作图、平面镜成像作图、光的折射作图。物理思维:两种方法——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科学探究:四个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光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光的反射的研究,树立避免光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单元教学目标(一)内容目标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3.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5.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6. 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7. 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9.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10. 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11.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2. 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能识别光的色散现象。13.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二)学业目标1. 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 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5.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五、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六、教学难点:1.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决问题思路。2.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3. 平面镜成像特点。4.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把握。5.作光路图方法。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在前三单元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知道了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实施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此程序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在本单元学习中,要让学生认真体会此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学生刚学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时,还分不清入(或反.或折)射角和入(或反,或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在画光路图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光线忘记画箭头、法线用实线画等.做光学探究题时,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规律分析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下结论.为此,应让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并多加练习。光的折射是光学学习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师可分步设计几个探究小问题,以分解难度,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让学生课前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并制作简单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八、本章活动主题:你见过“海市蜃楼”吗?炎炎夏日,在高速路上开车,有时候会遇到一件怪事。明明看到远处路面出现了如同镜面或水影般的景象,可随着车子继续向前行驶,那些景象却又突然凭空消失。光天化日之下,这诡异的一幕该作何解释?到底是因为天太热驾驶员出现了幻觉,还是现实中的时空出现了扭曲?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玄机?7月21日中午,李先生驾车沿高速公路行驶时,突然看到前方路面上出现了一片水迹,还映出了沿路车辆的倒影。因为担心水下有坑,李先生放慢了车速。可当他驾车驶近时,那摊水影却离奇失踪了。李先生觉得可能是自己一时眼花,并未当回事。可没过多久,同样的一幕再次发生,前方的车辆犹如在水中浮沉,可一靠近,地面其实很干燥,一点儿水影子都没。“我怀疑是天气太热,以至于被热出了幻觉。可坐在副驾驶的朋友说,他也看到了同样的画面,并且一路下去,这样的水影还真不少。”李先生觉得非常奇怪,甚至有点毛骨悚然,在恐惧的情绪之下他还差点超了速。你们知道“海市蜃楼”吗?你能帮李先生解开他心中的困惑吗?学完本单元,你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了。九、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学习任务 几个基本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光现象作图优秀 1.能识别光源,熟知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熟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4.知道光的反射现象,能解释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5.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6.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能识别光的色散现象。 7.熟知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8.知道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 熟知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能熟练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的反射作图。 2.能熟练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3.能熟练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完善光路图。良好 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4.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6.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能识别光的色散现象。 7.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8.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 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能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的反射作图。 2.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3.能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完善光路图。合格 1.会识别光源,了解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并能举例说明。 3.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6.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会识别光的色散现象。 7.了解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8.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 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会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了解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的对应关系。 1.会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了解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会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的反射作图。 2.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3.会用光的折射规律完善光路图。十、学习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物理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物理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物理术语 ,过于口语化十一、教学流程图(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整体单元教学的思路及课时安排)21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教学:物理八下《第四章 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教学设计:物理八下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docx